為打造“投資者的天堂”,杭州投巨資修復自然生態,西湖景區面貌一新。為打造“文化人的天堂”,杭州開始“修復文化生態”。
“杭州的文學藝術不能落後!”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翁衛軍對記者說,“文學藝術有其自身規律,文藝家成才、成名、出作品需要良好的人文環境和文化生態。杭州要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在做好繼承文章的前提下,緊跟時代發展的新要求,進一步修復和完善文化生態和人文環境,為發現、培養、引進文藝人才和推動杭州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構築廣闊的平台。”
2008年9月,杭州市委第十屆四次會議決定:推出“杭州市青年文藝家發現計劃”。
不拘一格引人才
“青年文藝家發現計劃”就是要利用杭州的文化底蘊、優美的自然環境,發現、培養、引進一流的文藝家,目標是:經過三五年的努力,使杭州擁有一批全國著名的作家、藝術家,組建起一支杭州青年文藝家團隊。為此,該計劃設立專項發現基金,解決文藝人才引進、培養“無錢辦事、無房辦事、無章理事”的困難。
其實,在“發現計劃”出台之前,杭州已開始引進文藝人才了。2006年,該市撥專款500萬元用於文藝人才的引進和獎勵;2007年增至2000萬元;2008年“發現計劃”推出後專項經費增至3000萬元,這還不包括人才引進專項經費中列支的文藝家引進安家費等經費。
杭州市委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朱小勇告訴記者,“發現計劃”引進人才的方式靈活機動,人才可來定居,可短期逗留,可項目合作,靈活多樣,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對引進的人才,杭州市提供工作場所,在西溪濕地、白馬湖有文化創意園,安排著名文藝家開辦創作室;提供住房,每年安排100套以上專項用房,去年就一次性解決了125位人才的住房問題。
作家藝術家需要不羈的靈魂,任何束縛都會扼殺他們的才思。因此,不少文藝人才無單位、無編制,純粹是個體戶。而“發現計劃”在引進人才上不拘一格:不惟學歷、不惟職稱、不惟資歷、不惟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