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卿能夠在頻繁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學業之間找到平衡點。在學習之餘,他給自己安排了諸多工作:利用假期給家鄉的一些媒體做特派員;創建網站宣傳成都和重慶。
最特別的是,馬華卿發揮熟悉中國情況,熟練掌握英語的雙重優勢,既對英國媒體對中國的不實報道予以糾正,也對中國的公共場所使用的錯誤英文“挑刺兒”。最轟動的,要數2008年他發現英國BBC報道錯誤,發起輿論聲勢,最終迫使BBC道歉一事。
選修馬來語和異族同學溝通
馬華卿11歲那年,在母親陳瑛的陪伴下,來新加坡讀書。他回憶說:“我是拿母親買斷工齡的7萬塊人民幣,通過中介,來新加坡求學的。初來乍到,覺得一切都很陌生。”
當時,他就讀於育能小學四年級,雖然臨來之前一直在努力學習英語,但剛進入新學校時,英語也只是勉強能聽懂,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還有障礙。兩個月後,他才完全適應了新的學習和生活。
漸漸地,他在新加坡的求學生活變得如魚得水。從2005年起,馬華卿為了更好地融入本地社會,還選修了馬來文,現在他可以用馬來語跟異族同學溝通。他說:“在中國讀書期間,書本上的知識學得扎實,但在新加坡我學得更為廣泛,想法和看法也更加多元,並能學以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