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28日電/就在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急赴深圳後,大陸富士康再發生第十二起員工墜樓自殺,為此,中國官方新華社特別發表評論,強調這已經反應出中國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時代之痛”,更警示著中國必須改變經濟發展模式的急迫性。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持平而論,富士康在大陸發展廿年,鮮少類似案例,偏偏從今年初開始,員工跳樓輕生事件頻傳,大陸媒體並未多怪責富士康,原因很簡單,相應於其他無數“血汗工廠”,富士康的薪資、福利、保險等制度相對健全,除了自殺確有傳染效應之外,大陸經濟發展模式的結構問題,或許真到了必須正視並調整的時刻。然而,我們更關心的是,這個悲劇不能再渲染下去了。
富士康在大陸擁有八十萬員工,單一集團的出口總額即佔大陸出口總額約百分之四,連續多年高居大陸出口二百強的榜首。富士康是中國依靠廉價勞動力、和低附加價值產品出口帶動發展的受益者。
以富士康最大客戶之一的蘋果公司為例,該公司最暢銷的平板電腦iPad,每台支付中國的組裝費為十一點二美元,只是每台最低售價的四百九十九美元的百分之二,相對微薄的利潤,既無品牌也無技術,即使創造了就業,卻不可能大幅提高員工的收入和福利。
類似發展模式,也曾經出現在台灣仰仗加工出口區讓經濟起飛的年代,單一乏味的生產線,是許多中老年婦女共同的記憶,在那個貧瘠的年代,加工出工區代表的是賺錢的企業,福利更有保障的工作,雖然工作同樣單調、一成不變,卻沒聽聞什麼自殺事件。發生連續跳樓事件後,富士康廠區外,仍有數以千計求職的打工仔,排隊等待工作機會,可以想見,富士康同樣是大陸年輕人心目中謀職的好地方。
富士康十二名跳樓員工,年齡在十八歲到廿五歲之間,正好吻合自殺群聚效應的典型,也是郭台銘最擔心的“維特效應”,做為全球排行前幾名的集團企業主,他不可能漠視自殺事件繼續蔓延。但是,單一企業的力量,防堵得住這股自殺傳染潮嗎?事實上,中國自殺問題一直被嚴重低估,根據大陸媒體引用心理學家所提數據的報導,中國每年每十萬人就有十二人死於自殺,依照這個數據,富士康事件遠低於中國的自殺平均數,但是,生命豈是這麼簡單的數字可以略過?
所謂百善孝為先,最重視孝道的中國人,連受之父母的身體髮膚都不敢毀傷,何以這些年輕人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捨得讓親人承受一輩子無法忘懷的痛?
根據大陸有限的研究指出,農村自殺死亡率是城市的二到三倍,不能不讓人懷疑,中國獨特的城鄉巨大差異、是否構成大陸年輕一代對生命價值的輕忽?富士康設有關愛中心,加聘心理諮商與輔導師,卻阻止不了自殺蔓延,如果不是富士康,連續跳樓事件還會成為焦點嗎?從富士康事件,大陸媒體更衍生檢討大陸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處境和抗壓不足,而媒體的報導,是否又強化了自殺的傳染效應?
急赴深圳的郭台銘,展現企業家負責任的精神,觀察富士康龍華廠區的設備,確實並不差,他可以增設廠區關愛中心、加聘心理醫師、甚至提高員工待遇福利,但是,把員工視為有悲有歡的“人”,而非作業流水線上的一顆螺絲釘,卻得富士康全體管理階層重新學習;同樣的,富士康員工也得視自己為可珍重之“人”,珍視做為人的生命價值。生命無價,沒有任何經濟發展模式值得以生命換取,沒有任何一份工作,可以逼到人結束自己的生命,祝禱富士康與其全體員工,共同渡過這場“厄運的考驗”。
我們同樣也期昐,兩岸所有的媒體,在適度報導事件過後,也就別再過度渲染這個訊息了!出現自殺的“維特效應”,已經令人憂心了,如果再透過媒體超載傳布,造成跳樓事件停不下來,甚至傳染到其它產業或地區,誰擔得起呢?說到最後,畢竟都是“人命關天”哪!到了這個階段,珍惜生命,就是最高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