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31日電/深圳特區擴容或放大深港合作空間。研究深圳特區歷史發展的專家認為,深圳“撤關”意味著特區內外二元機構將逐漸被一體化發展所取代,從而完善特區外的公共服務建設、優化治安環境、提升教育等對促進深港經貿合作、拉動港資投資、推進深港同城化具有重要意義。
大公報報道,深圳市決策諮詢委委員、深圳黨校副校長譚剛分析稱:“只有縮小深圳關內外的巨大差距,深港才有可能同城化。”他指,儘管這一過程仍然漫長,完成特區內外一體化需要具體細則步步推動,但無論港資企業還是港人,一定會看到這一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
譚剛認為,深圳“撤關”首先將為深港兩地政府多年來進行的深港合作創造機會。僅從地理空間上講,就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如正在實施的前海開發,就是深港對現代服務業的締盟,一旦特區擴容,臨近南山區前海的寶安區也將直接受益,不僅交通、物流等服務業獲得與南山區及香港的對接,製造業也將受益於周邊區域服務業的提升。
另一方面,對於港資而言,“關內無土地有服務、關外有土地無服務”的尷尬或被打破。如果關內關外“兩張皮”現象徹底得到改變,深圳的產業轉型和升級都會步入良性循環,不至於在新興產業尚未成氣候時,製造業就已先衰弱。譚剛表示,關外經營環境、生產環境、服務環境的改變有利吸引港資投資興業。
深圳社科院城市運營中心負責人則以為,“撤關”亦將對深港兩地居民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深圳北站、廣深港高鐵的建設等都將加強兩地跨界交通方面的銜接和合作,從而使得打造“半小時生活圈”愈加現實,不僅將拉動兩地的商業消費、也為異地置業打開了廣闊空間,更多的香港居民或將放大在深圳置業的眼界,價格相對更低的關外盤源料獲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