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敬璉(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與中國經濟改革同行三十餘年之後,80高齡的吳敬璉仍然在為此而擔憂。
他擔憂中國像日、韓等國那樣陷入資產負債表危機;他擔憂權貴資本經濟在中國抬頭的威脅;他擔憂中國製造業因為升級速度不夠快而陷入危機。
“所有用這個政策(出口導向政策)的人都錯了,2006年我就說過,我希望禱告上蒼,(保佑)中國是個例外。”在最近一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MBA課堂上,站在講台上的吳敬璉如此回答本報關於中國經濟轉型與改革方向的提問。
但他依然堅持對推進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心:“作為一個教員,作為一個研究工作者,我所能做的,正如我的老朋友江平教授寫的一本書的書名那樣,我所能做的是呐喊。”
《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這位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依然未改勇於批判時代弊病的本色。他指出,雖然轉型困難重重,但只要做好經濟轉型尤其是體制改革,希望還是有的。“體制改革涉及既得利益問題,會有很大障礙。但政府要有政治遠見,為了長治久安,要犧牲關聯隊伍中的某些既得利益。公民要去推動改革、去監督政府。”吳敬璉說。
經濟模式二十年之癢
《21世紀》:中國有計劃的市場經濟,是否能夠更有效地調配資源?
吳敬璉:有一個中央國企領導人文章你們要看,招商局董事長秦曉。他的文章主要分析政府強力控制經濟的模式並不是好模式,現在已經很有問題。他作為招商局這個大國企領導,在這個位置上看這個問題更清楚。
我很同意他的觀點,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裡面就存在很大一個政府尋租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到政府對資源、企業和交易的控制,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越過某個界限,就不是市場經濟了。所謂市場經濟,是一種自主自由交換的經濟,如果所有者之上還有一個更高的權威來支配這個交換關係,就不是市場經濟了。
《21世紀》:告別出口導向型經濟之後,中國是否能夠保持高速增長?
吳敬璉: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又叫做新重商主義政策。在大量人口需要就業、資源沒有達到瓶頸、環境也還可以維持這三個前提下,出口導向政策對於發展中國家非常有利。
但日、韓等國在持續出口導向型經濟政策二十年之後,都出現了問題,造成貨幣超發、流動性泛濫、泡沫生成等現象。
當一個國家成功執行出口導向政策,而資源限制越來越重、積累過量貨幣的時候,就要考慮轉變出口導向政策。但這不是說減少出口,而是減少淨出口,淨出口在特殊條件下有利於發展中國家,但實際上是對進口國的補貼。
《21世紀》:在大部分出口產品利潤率僅有5%的情況下,中國是否會重估匯率?
吳敬璉:當你的知識和技術含量不夠,你又把外匯政策上的優惠取消掉,出口企業就出不去,就會發生嚴重問題。所以調整出口導向模式的同時,你必須轉變增長模式,提高附加值,不再依靠給外國人補貼求他買你的東西,而是因為自己的產品有競爭力。
重估與否是一個靜態的分析,事情是動態發展的,關鍵要看你的附加值提高到什麼程度,是否能夠提高利潤率,抵消升值造成的利潤下降。
《21世紀》:中國的金融市場的發展一直傾向於服務大型企業,怎樣才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