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中國家調整最低工資的過程中,也遇到很多現實問題。越南巴地─頭頓省內有不少的工業區,該省官方網站報道說,儘管省內一些企業落實了政府頒布的新政策,有些企業員工工資水平比政府規定的最低月工資標準還要高,但新增工資部分很難彌補物價上漲,勞動者依舊是受損失一方,究其原因是,沒有相關的部門去檢查企業是否落實了漲薪的要求。對於在一些小型企業工作的泰國勞動者來說,最低工資的實施狀況很不理想,許多勞工每日所得不足200銖,曼谷以外的很多地方甚至低到150銖。主要原因是一些工人還不了解有最低工資的限定,此外,就是缺乏必要的監察機構來監督企業。泰國政府不久前表示,不遵守最低工資規定的雇主將被判最低6個月的監禁或2萬銖以內的罰款。
蒙古國2008年時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064美元,隨著蒙古國的戰略大礦陸續開採,蒙政府的戰略目標是至2021年時使人均GDP達到1.2萬至1.5萬美元,這讓蒙古國民對收入增長抱有很大期待。今年4月,在蒙古國家大呼拉爾(議會)春季會議開幕前後,烏蘭巴托的醫生、老師、鐵路工人等團體提出在現有工資基礎上增加一倍的要求。對現有最低工資10.1萬圖格里克(相當於人民幣500元)的標準,工會也要求政府提高一倍。蒙政府一時難以決定是否上調工資以及上調多少合適。由於今年上半年蒙古國政府已向全體公民每人發放了7萬圖現金“紅利”,而且計劃發完後每人再發5萬圖,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官員擔心過快增加工資會加劇通貨膨脹。蒙古國國家統計局市場經濟部門的負責人巴達木其其格說,僅發放7萬圖現金這一項措施就使通貨膨脹率增長約5個百分點。還有人認為,政府已實施一系列福利政策,如再大幅提高工資可能增加財政赤字。從2011年1月1日開始,政府取消對銅、金等礦產品徵收68%的“超額所得稅”後收入劇減,而政府此前又過高估計了國內銅、金礦的收益。但蒙古國政府最終還是同意了部分勞動群體的漲薪要求。
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給一個領域工人漲薪,可能會帶來整個社會的連鎖反應。最近,南非政府給鐵路工人大幅加薪,結果代表護士、警察和教士等民眾利益的民事部門工會馬上提出要“適當調高工資,否則就在世界杯比賽期間罷工”,這令南非政府感到很尷尬。
中國重走“四小龍”漲薪之路
確定“最低工資標準”是現代社會的標誌之一,最早產生於19世紀末的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此後,歐美國家紛紛結合本國實際,建立各自的最低工資制度。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國家都實行了最低工資制度或類似規定。但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老牌工業國家德國是個例外,全國沒有統一的最低工資標準。原因之一是德國90%以上的企業是家族企業。這些企業都實施“大家一起吃食堂”的經營方式,講求“利潤共享”,並按對等原則由勞資雙方共同組成監事會。所以,在德國,大多數家族企業沒有發生過一次罷工,也沒有最低工資的談判。同時,德國法律也限制了統一最低工資的出現,因為規定最低工資標準的前提必須是:在相關領域存在一個全國有效的雇主與工會間的工資率協定。
不過,隨著全球都出現給百姓漲最低工資的現象,德國內部也出現鬆動。如郵政行業已採取最低工資制,西部地區是每小時9.8歐元,東部地區為9歐元。德國工會聯盟爭取的“統一目標”是法定每小時最低工資7.5歐元。在柏林,只有執行最低工資制且最低工資至少為每小時7.5歐元的企業才能獲得政府合同。但反對全面引入統一最低工資機制的聯盟黨認為,此舉會影響德國經濟自由發展。慕尼黑經濟研究所的一份報告也稱,如果在德國各行業都引入最低工資制,將會給德國經濟注入一劑毒藥,至少將減少190萬個就業機會。這些擔心又引起了鄰國的不滿,法國經濟部長就指責德國借低工資加強出口經濟,損害了其他歐盟國家的利益。
中國給普通勞動者上漲工資的消息,也讓很多國家,特別是歐美擔心中國正在失去其作為製造業出口基地的最大優勢───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在這些國家看來,一個國家經濟平穩發展,工人待遇改善也是大勢所趨。英國《金融時報》6月9日就以“中國走上四小龍道路”為題報道說,正像之前的日本和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四小龍”一樣,隨著國民的富裕,中國也想在價值鏈上向上攀升,而且提高工資也是為了確保這個“世界最大製造機器”今後有足夠的勞動力。德國《南德意志報》以“更多的錢給尊嚴”為題說,中國政府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國民的收入,讓工人享受中國快速經濟增長的成果”,但這也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在縮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同時,工廠利潤就已經低得不能再低。(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