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
中評社香港6月22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22日載文《人民幣匯改乃大勢所趨》,文章說,中國人民銀行在上周六晚間宣布,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後,人民幣在昨天開市後應聲上漲,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創下了2005年7月中國啟動匯率改革以來的新高點,同時也帶動了中國股市的樂觀情緒,連貴重金屬如金、銅的價格也跟著上揚。
人民幣匯率改革是中國政府調整經濟結構,奠定可持續發展基礎的重要政策環節之一,其目的是通過讓人民幣匯率比較真切地反映其價值,發揮市場信號作用,以便重新在各個產業之間進行資源再分配,使外貿和內需更為平衡,並在過程中淘汰落後產能,讓產業整體升級,使之更具備國際競爭力。
這當然是一個艱巨且複雜的工程,各個環節之間的關係,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其中更隱藏著各類大大小小,性質各異的風險,稍一不慎就容易引發一連串的效應,不但可能導致經濟危機,也可能因此波及社會穩定,甚至造成政治動亂。因此,中國政府在人民幣匯改問題上如履薄冰,並非沒有道理。
在宣布增強“匯率彈性”後的隔日,中國央行又通過發言人強調,中國推進匯改首要是為了平衡國內經濟,其次才是應對國際壓力。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持續就人民幣匯率向中國施壓,以及G20峰會即將召開的背景下,這番話似乎帶著一絲絲“面子”色彩,然而仔細觀察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匯改“安內攘外”的順序,完全符合實際的情況及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