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博物館對玉梳背藏品的介紹則稱,玉梳背是顯示墓主身份地位的禮器。其製造工藝甚至比一般玉禮器更費工時,紋飾鏤空部分是用小錐連續鑽孔、鏤通,最後打磨光滑而成。
再次印證良渚國家雛形?
隨著玉架山遺址漸露真容,考古學家們發現,以玉架山為中心,存在著若干個緊鄰的小遺址組成的高等級完整聚落,它的年代幾乎貫穿良渚文化,而且還有“護城河”,大約修築於4000年前。
主持玉架山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的執行領隊樓航認為,從環壕及水路通道、土台、居住址、祭祀場所、墓地等遺址主體內涵分析,其布局成很可能經過規劃設計,玉架山遺址有意識地取土形成環壕,挖壕築台完成後起到防禦作用。
完整的聚落功能布局,或許再次印證了良渚強烈的“國家雛形”性質。
1977年,中國考古學奠基人蘇秉琦先生經過杭州,到瓶窑考察。經過臨近苕溪的大觀山果園,看到那個緩緩上升之後又緩緩下沉的大土坡,蘇秉琦發呆了。不知是不是自言自語,他問身邊人,“你看杭州在哪裡?”他接著自問自答,我看這裡就是古代的杭州。16年之後,蘇老先生矚目的土坡底下挖出了疑為“良渚王宮”的莫角山高台遺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