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土樓博物館 客家歷史的“羊皮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5 00:05:55  


 
  福建土樓的形成與歷史上中原幾次著名大遷徙相關。西晉永嘉年間,即公元4世紀,北方戰禍頻仍,天災肆虐,當地民眾大舉南遷,拉開了千百年來中原漢人不斷舉族遷徙入閩的序幕。進入閩南的中原移民與當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閩南話為特征的福佬民系。輾轉遷徙後經江西贛州進入閩西山區的中原漢人則構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話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樓所在的閩西南山區,正是福佬與客家民系的交匯處。這裡地勢險峻,人煙稀少,一度野獸出沒,常常盜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傳統觀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禦外敵的現實需要使然。福建土樓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等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築類型。這些獨一無二的山區民居建築,將源遠流長的生土夯築技術推向極致。

  史料記載,一次震級測定為七級的地震使永定環極樓墻體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卻能自行復合,這足見土樓的堅韌。

  特色圓形土樓

  圓形土樓是客家民居的典範,有人把它們形象地比喻為“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這種圓樓通常由二三圈組成,由內到外,環環相套,外圈高10餘米,三到四層,有一二百個房間,一層是廚房和餐廳,二層是倉庫,三四層是臥室;二圈為一至兩層,二層一般是客房,中間是祖堂,是居住在樓內的幾百人婚喪喜慶活動的公共場所。樓內還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設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