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6月29日電/直到ECFA簽署的前一刻,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蘇貞昌才擠出“我反對”三個字,但他補充說,“可以與中國簽署規範,反對ECFA的內容和程序”。聽完蘇貞昌的話,選民肯定“聽嘸”,既贊成又反對、既表態又模糊,“蘇式邏輯”令人難以捉摸。
隨著ECFA逐步明朗,許多似是而非的政客也將被打回原形。
根據第一批減免關稅的早期收穫清單,台灣取得五百卅九項、總出口為一百卅八億美元,大陸早收兩百六十七項、金額為廿八點六億美元。“總統府”更表示,ECFA簽署後,台灣將成為全球石斑魚最大“出口國”,近兩萬三千家的中小企業受惠,嘉惠四十二萬名勞工。
聯合報指出,蘇貞昌老是說“馬英九無法保證任期以後的事”,但民進黨又如何得出ECFA會讓台灣“痛苦十年”的結論?蘇貞昌坦言,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扁政府編列一千億救助金,顯示WTO當年衝擊台灣產業,嚴重程度恐怕不下於如今的ECFA,但民進黨當時為何不先公投,問問這些受損企業?
民進黨寄望由南部絕地大反攻,但ECFA挹注南台灣和中小企業的早收清單,讓民進黨“反對ECFA”戰略,硬是轉彎成“反一中、要公投”,ECFA變成“模糊的反對”。
蘇貞昌勇敢說出“我反對ECFA”,但他必須更誠實地說出“反對的理由”,以免被質疑“為反對而反對”。
ECFA讓蘇貞昌進退兩難。著眼二○一二年“總統”大位,ECFA可能衝擊中南部綠營票倉,蘇貞昌應大聲反對;但布局台北市長選舉,ECFA卻有利北台灣大企業,蘇貞昌又該大力贊成。
ECFA針對南台灣的策略布局,讓民進黨掉入自己的“論述陷阱”,過多的選舉算計,蘇貞昌恐將成為第一位早損清單的政治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