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30日電/依據今年前五個月的全國財政收入數據,有預測認為2010年中國全國財政收入總額或達8萬億元。針對此預測,有關政府財政收入比重過高、企業和居民負擔過重、“國富民窮”的討論迅速占據中國媒體的版面、時段和頁面。
新華網報道,分析人士指出,從相對數來看,中國財政收入比重並未過高;通過轉移支付、加大民生投入可以推進“國富”向“民富”轉化,兩者並非此消彼長的關係;隨著經濟發展以及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中國將實現“國民共富”。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29日接受記者採訪表示,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國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並沒有過高,即使在發展中國家也是屬於中等偏低水平。
他說:“預估的8萬億元是絕對數,全面考量財政收入問題,更重要的指標是相對數。中國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在20%左右,這在發展中國家屬於中等偏低水平,並且明顯低於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即使按全口徑財政收入比較,中國政府集中財力相對數在發展中國家中也不超過中等水平。”
2007年到2009年,中國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分別為19.9%、19.5%和20.4%。按全口徑財政收入計算,也就是公共財政加上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和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三年來中國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分別為27.6%、27.9%和30.0%。
據統計,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為40%,即使是發展中國家,這一比重的平均水平也達35%。
中國目前仍處於高速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建設資金。目前中國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3%以內,累計國債餘額占GDP比重在20%左右,地方政府也有大量顯性和隱性債務,因此,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還談不上寬裕,更不用說富裕。
當前,造成部分群眾不公平感的是居民收入占國民總收入比重連年下降的趨勢。數據顯示,1996年至2007年,中國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從69.3%下降到57.5%,累計下降11.8個百分點。
中國的儲蓄率從1998年前後的37.5%升至2007年49.9%,其中企業可支配收入占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從1997年的13%升至2007年的22.5%,而同期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占比僅上升2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指出,目前,中國企業儲蓄占GDP的比例已處於全球高水平,這與經濟轉軌過程未能充分解決企業成本/利潤扭曲密切相關。企業未將成本扭曲形成的超高利潤轉移成工人養老、醫療和保險等支出,導致企業儲蓄顯著上升。
1996年至2007年,在勞動者報酬比重大幅下滑同期,企業利潤所占比重卻從21.2%升至31.3%。目前,作為中國居民收入主要渠道的工資收入,在生產要素中的分配比例偏低,僅占企業運營成本的不到10%,遠低於發達國家的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