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行指數下滑 各機構下調經濟預期
|
中評社香港7月6日電/時至年中,一些反映中國經濟走勢的先行指標如PMI、發電量等,已出現掉頭回落的趨勢,正在地方密集調研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直言,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嚴重性和經濟復甦的曲折性都超過預期,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撲朔迷離的經濟變數,使中國經濟駕馭難度系數陡增,令本趨明朗的中央調控航道再添暗礁險灘。
文匯報報道,對於下半年經濟走勢,多數政府智囊和經濟學家都認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增長勢必放緩,但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並不大。當前宏觀調控已進入觀察期,如果未來經濟增速不大幅下滑至8%以下,當前宏觀調控政策料不轉向,更不需出台刺激經濟措施,宏觀政策重心將轉向調結構。
自5月以來,市場在第一季度對中國經濟過熱的擔心,即被經濟增速下滑的擔憂取代。從4月開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開始減慢、貿易順差下降、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下滑,作為領先指標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也隨之連降兩月。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2.1%,比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同時反映中小企業採購情況的礇豐PMI也繼續回落。
此外,發電用電量、交通運輸指標也開始徘徊不前,5月發電量環比回落2.3個百分點。而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更大幅下跌,截至6月30日,上證指數今年已下跌26.82%,與希臘同為全球表現最糟的市場。
經濟增速下滑的趨勢引發中央高度關注,決策層展開密集調研,並多次指出中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複雜性。而為盡快對經濟形勢做出診斷和尋找對策,按慣例於7月中旬召開的國務院經濟形勢座談會,亦提前至6月底召開。
國內外走勢均不明朗
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復甦的複雜性超過預期,主要是指一方面世界經濟前景難測,另一方面國內前期調控政策效果還不明朗,經濟結構調整面臨諸多障礙。
從外部看,與此前市場普遍預期的世界經濟將進入持續復甦通道不同,無論歐洲還是美國,未來都面臨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局面。目前美國的補庫存周期結束,下半年經濟增長無疑將放緩;而歐洲深陷主權債務危機泥潭,各國都在通過削減政府開支、增加稅收等方式達到平衡財政的目的,歐洲經濟或重回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