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港孩“三低” 自理、情緒、抗逆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0 09:02:35  


新地旗下八大商場舉辦公主禮儀學堂及國際小公主大賽,藉此培養兒童的禮儀與自理抗逆能力,避免成為“港孩”。(都市日報)
  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港男、港女近年經常聽見,但嬌生慣養的“港孩”現象更令人憂慮!新一代的小孩物質豐富被寵壞,父母忽視學習獨立生活的重要性,極需要別人保護,成為3低的港孩,包括自理能力低、情緒智商低、及抗逆力低,連洗頭和綁鞋帶也不懂。

  據香港都市日報報道,“港孩”生於90年代中至2000年初,大多來自中產家庭。香港健康情緒中心臨牀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近兩年的港孩情緒求助個案,由10%增至30%,如容易嬲怒,甚或發脾氣打媽媽洩憤等。她估計跟香港的教育制度轉變有關,家長太着重未來的成功,只會投放資源在他們認為會幫助小孩成功的學習,例如語文、音樂等,相反其他日常生活上的事項,便認為無需要學習,造成孩子自理能力較低,有就讀中一的小童,仍未懂自己洗頭和綁鞋帶。

  家長學校怕小童受傷

  11歲的呂安兒在兩年前才學懂自己洗頭,鞋全都是用魔術貼。年多前傭人離開,才開始幫忙做家務。她的婆婆說,安兒父母比較着重成績,1星期中,安兒會用2至3天上興趣班,如拉丁舞、芭蕾舞、英文、奧數等,回到家就忙着做功課,其他生活上事項不太重視。有時候因為只顧看電視,安兒要花整整1小時才能把飯吃完;若關掉電視,安兒就會不開心,有時候更會生氣。

  鄒凱詩指出,現今很多父母都會過分緊張孩子,擔心他們受傷,監視孩子們的一舉一動,孩子未跌倒已先被父母扶起。另外,學校怕孩子受傷,家長會投訴,故禁止一切可能令他們受傷的活動,如禁止在校奔跑,或出外午膳等。過分保護反令孩子的潛能未能發揮,情緒智商及抗逆能力都會變低。

  不懂處理問題易焦慮

  鄒凱詩稱,曾有30多歲的成年人求助,因為從小被母親保護,導致長大後踏入社會,遇上工作問題如同事間的人際問題,或被上司責罵,不懂自行解決,只懂向母親求助,結果患上焦慮症。

  香港持續培訓中心兒童培訓高級總監梁鍾秀惠表示,孩子容易模仿電視上的行為,家長應耐心教導孩子。孩子亦可參加訓練情緒智商的興趣班,透過遊戲學習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及訓練情緒。

  鄒凱詩建議,家長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如非必要不要介入,讓孩子嘗試自行解決問題。另外應根據孩子年齡,訓練他們的獨立能力,例如6歲可讓兒童嘗試煲水,不要因害怕會碰壁而阻止他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