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比較一下可視為黃庭堅大字行書長卷的標準件《經伏波神祠詩卷》、《贈張大同卷》,無不真力彌滿,生澀奇崛,章法得參次錯落之妙。反觀《砥柱銘》,點畫呆板,行筆圓熟,章法均勻,處處流露出明清時代造假者模仿的種種痕跡,功力尚不及真跡的十分之一,同北宋黃庭堅的真跡有天壤之別。
拍品《砥柱銘》最令人生疑的是它沒有明確的紀年,而黃庭堅的其他幾件大字長卷真跡多有具體的紀年,如《經伏波神祠詩卷》(建中靖國元年)、《贈張大同卷》(元符三年)等。從書風上看,拍品《砥柱銘》頗顯幼稚,似是早期作品,但題跋中又寫明是寫給楊明叔的,是黃庭堅晚年貶謫四川時期的一位好友,這就十分矛盾了。特別是題跋大段來自黃庭堅稍晚(1101年)寫給史子山的另一本《魏鄭公砥柱銘跋》,明顯有抄仿之嫌。
民國時,由於國家衰敗社會動蕩,導致大批中國古書畫精品紛紛外流。日本的有鄰館正是此時購進了不少中國古書畫,但除了《李白憶舊游詩》等有限的真跡極品外,不少卻都是贋品。近年,有鄰館陸續將真偽有爭議的藏品《出師頌》和《砥柱銘》投放市場,卻始終攥著大開門的真跡《李白憶舊游詩》不賣,令人不得不生疑。
實事求是講,《砥柱銘》能賣這麼高的價格,離不開台灣專家傅申的推介文章。當今的市場現實是——即便有再好的東西,如果沒有專家寫鼓吹文章,想拍出令人滿意的高價比登天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