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台灣的農業技術很不錯,很先進,因此,台灣很多人擔心ECFA簽署之後,大陸會大量吸納台灣的農業技術,導致台灣失去優勢。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擔憂,主要原因還是不了解大陸的農業科技現狀。
近二十多年來,大陸農業科技發展迅猛,獨具特色,在很多方面根本不遜色台灣,甚至遠遠超過台灣。而且大陸的農業規模龐大,台灣的則小巧,台灣的農業技術並不一定就是大陸完全依靠的。
比如水稻,台灣追求好吃,大陸追求夠吃,不僅夠13億大陸人吃,還要夠全球更多人吃。所以,兩岸農業技術各有所長。
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羅納德P.坎特雷爾博士就說,幾個世紀以來,技術創新一直處於發展的核心地位,而進入21世紀後,亞洲發展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幫助窮人,特別是使廣大種植水稻的農民擺脫貧困的束縛。中國的袁隆平教授的雜交水稻是一個成功的技術典範,而另一個技術創新的範例就是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水稻病害。這一技術在中國西南的四川、雲南等省推廣得十分迅速,使中國在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水稻病害方面取得了令人欽佩的成就,並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其革命性的影響可以與上世紀60年代的“綠色革命”相媲美。
在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水稻病害方面,台灣的技術未必趕得上大陸的技術,有互補性。
因此,我們建議,大陸需採取更加積極措施,不僅要努力採購台灣的農產品,也可以盡力幫助台灣農業科技的發展,好的技術,台灣需要的,可以主動輸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