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國際美學討論的一些熱點問題,比如藝術定義問題、自然美問題、審美與日常生活問題等的時候,或多或少地帶有“見物不見人”的思維方式,因而遇到了一些理論上的瓶頸。中國美學則是從意義生成的角度來看待審美活動的:無論是藝術品還是自然界,以至人生和社會的整體,究竟是美的,還是不美的,美到什麼程度,關鍵是在它們在每個人的心中呈現出的面目。這個角度將是中國美學思想對於世界美學的一個貢獻。從意義創造的角度來汲取中國的哲學、藝術、文學當中的養料,也可以為中國的美育理論和實踐帶來較有現實意義的啟發:美育就是靈活地借助各種情境、活動、技藝來彰顯事物的美、人的美、生活的美,使人更加自由、自覺地創造意義。從更宏觀的範圍來說,中國未來的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也不能停留於“物”的層次,還要重視“心”的創造力,積極地為“物”賦予豐富的意義。這也是美育應當在國民教育當中發揮更大作用的理由之一。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