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監理和自治要取得平衡
記者:您很強調大學的監理,也重視大學的自治,您是怎麼看待監理與自治的關係的?
劉源俊:“大學監理”這個詞老實說是我創立的,意思是把“監理”和“治理”這兩個概念分開來。這個觀念其實出自孫中山,孫中山談政府時說到的“權能區分”基本就是說這個:即“人民有權,政府有能”;人民有權是在國民大會,政府有能就是治能,包括五權政府,都是在“能”的部分。政府做事,但人民有權來監督這個政府,基本的理念是這樣。雖然實際運作是有若干問題,理念我覺得還是對的。這樣的體制的觀念是比較西方化的觀念,孫中山先生用了西方的觀念來談。
那我們再來看大學,大學裡面必然是有治理的部分,大學自己治理就叫自治;但是大學可不可以讓它完全自治呢?這顯然也是不通的。因為大學所有的資源是整個社會或者說國家的,所以一定要有某種制衡,這就是我講的監理的部分。
自治和監理,是兩個互補的概念。光有自治沒有監理,自治會出問題;監理得過分,自治少了,大學也難以發展,問題就在於怎麼樣讓大學的自治和監理達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這應該是兩岸大學共同面臨的問題。因為我們採用西方大學體系,終究時間很短,也就一百多年而已,大部分大學還是近幾年升級。對於如何管理好大學,這是沒有一個徹底的研究的。
記者:就是說,管理經驗還是不足的。
劉源俊:對,的確是這樣。舉例來說,台灣現在有一些佛教人士開始辦大學,你就可以發現這其中的問題了:他們說是要學基督教辦學的經驗,但是人家基督教辦大學可是有幾百年的經驗啊。好幾個這樣的大學就出了些問題,不知道怎麼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監理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