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元凶說”尚待證實,多種原因可能導致性早熟
同一奶粉品牌、批次相同,再加上該品牌奶粉人員令人生疑的表現,不能不使家長們認為——都是奶粉惹得禍。
“孩子出生就喝這個牌子的奶粉,年齡這麼小也不會吃其他的食物,不是奶粉還能是什麼呢?”小彤父親張先生氣憤地說。
武漢市兒童醫院內分泌專業學科帶頭人,院中心實驗室副主任姚輝有不同的看法,她曾經在德國和美國研究了多年兒童內分泌課題。
“兒童性早熟是一種很複雜的疾病,不能因為這三個孩子喝了同樣品牌的奶粉又同時有早熟的症狀就斷定奶粉有問題。”姚輝對於國內食品安全的現狀很擔憂,但是對於奶粉與女嬰性早熟之間的因果關係,她認為需要有一個科學的態度。
性早熟是一種以性成熟提前出現為特征的性發育異常,是在性發育年齡以前就出現了第二性征,即乳房發育,陰毛、腋毛出現,身高、體重迅速增長,外生殖器發育。
性早熟有兩種,一種是中樞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另外一種是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中樞性性早熟的性發育的過程和正常青春期發育的順序一致,只是年齡提前;外周性性早熟主要是第二性征提前發育(乳房發育、月經提前等)。由食物引起的性早熟成為外源性性早熟,是外周性性早熟的一種。
“還有一種疾病叫做單純性乳房早發育,患者一般是2歲以下幼兒,在B超下可觀察到卵巢中的個別卵泡增大,分泌的性激素會導致乳房的發育,目前發病原因並不清楚。”姚輝對記者說。
仔細看過這三個孩子的激素化驗單之後,姚輝認為,這三個性早熟嬰兒可以排除中樞性性早熟和腫瘤的因素,但她們的症狀和單純性乳房早發育並無二致,所以現在看無法區分。
而楊勤教授看到三個孩子的化驗結果後,基本上斷定是外源性性早熟,但也強調“還有可能是環境因素導致”。
如果母乳喂養孩子的母親服用避孕藥或者經常用化妝品的話,體內雌激素水平會影響孩子的發育——但這種情況並不成立,因為三個女嬰自出生起就從沒喝過一口母乳。
楊勤告訴記者,國外有報道說開燈睡覺會引發性早熟,後經記者核實,三個女嬰確實都是開著燈睡覺。但“開燈導致性早熟”的說法,至今只是推論,沒有權威實驗驗證。
另據記者了解,剛出生的嬰兒會受母親的雌激素水平影響,表現出乳房腫大、陰道充血的症狀,這叫新生兒生理性乳房增大和陰道出血。二炮總醫院兒科主任李芳說,這種性早熟現象在新生兒期(出生28天之內)就會自行消退,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當然,有的新生兒生理性性早熟消失時間較長,但絕不會超過半歲的。”楊勤補充說。
調查中,也有專家或者知情人質疑,如果是奶粉問題的話,為什麼整個武漢地區只有區區三例呢?對這種質疑,一位2008年最先對三鹿奶粉進行調查的記者反駁說:“當年三聚氰胺事件,武漢地區最初也只有三名受害兒童而已,病例也不多呵。”針對種種猜測,“唯一的方法就是檢測奶粉,對其中所含雌性激素進行檢測,才能知道真相。”姚輝教授說。這也是所有專家的共識。
奶粉檢測難:個人申請不受理,醫院檢測沒能力,工商局抽檢“無此項目”
讓權威機構給個說活,其實小彤的父親張先生已經嘗試過了。
張先生最先撥打了工商投訴熱線12315,工作人員告訴他要去位於武漢金湖的一個質量監督檢測機構做奶粉的檢測。
但等張先生找到這一機構,提出檢測請求時,卻被婉言拒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