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與開發並重需要積極探索
記者採訪發現,“中國丹霞”六大景區,在此次申報前均已有不低的“知名度”。如貴州赤水景區,已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泰寧已擁有“世界地質公園”這一世界級品牌。
除丹霞地貌外,這些景區還都有各自的特色,如貴州赤水,不僅地層中含有較為豐富的介形蟲、瓣鰓、鱉等古生物化石,提名地金沙溝保護區內罕見的、與恐龍同時代的“活化石”桫欏,其分布面積之大、原生性之強、保護之好,在世界範圍內也都罕見。
龍虎山則是中國道教發祥地,道教文化、碧水丹山和崖墓群構成了龍虎山景區的“三絕”。丹霞山也同時是一座文化名山,散布全山形態各異的古山寨,屢毀屢建的80多處石窟寺遺址等文化遺存,令人嘆為觀止。
記者採訪中還發現,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景區,在申遺前,每到旅遊旺季,不少也都是熱門景區,但申遺成功後,“世界自然遺產”這一世界級品牌,往往使得當地旅遊業更加“紅火”。如貴州荔波2007年與雲南石林、重慶武隆共同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成功後,次年全縣旅遊綜合收入就超過4億元,比“申遺”前增長了4倍多。
而在保護與開發並重方面,各地則都在積極探索。如重慶武隆2007年與雲南石林、貴州荔波以“中國南方喀斯特”之名共同“捆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後,現已通過立法的辦法對遺產地進行保護。江西三清山“申遺”成功後,在投資1.4億元修建總長10公里的高空棧道時,不僅採用先進技術,還注重結合生態景觀,施工過程中注重生態保護,為樹木留出生長空間,使得生態保護與旅遊開發並重,受到外國友人好評。
崀山所在地的湖南新寧縣縣長李小堅說,保護與開發實際上並不矛盾,關鍵是要尊重科學,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倡議,大力普及遺產知識,通過社會各方的共同參與,大自然和先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一定能完整地傳承給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