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10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的社論指出,楊秋興“心意已定”脫黨參選。他和陳菊、和黨中央的恩怨情仇,乃民進黨的家務事,旁觀者只能看看熱鬧。不過,當楊秋興參選成為事實,他所提出對於簽訂ECFA和兩岸關係的看法,就變成選舉政見的一部分,應該受到公共檢驗。
社論說,楊秋興現在有了“務實”的新觀點,認為民進黨應體認兩岸不再是敵對關係;又在某些條件前提下,絕對支持簽ECFA,否則“台灣就會變成孤島”。這些意見,以一般民眾的常識水準而言,並無新意;但出自一位“前”民進黨公職人員口中,還真是令人感慨令人好奇:為什麼了解總在分手後?
楊秋興現在的觀點迥異於民進黨基本路線,理由不難理解。第一,他不再受民進黨意識形態所約束,可以表達一點“自由意志”了。第二點,就算為了選舉策略,楊秋興也必須和民進黨提名的陳菊的路線有所區隔;他可以更激進一點,也可以向中間靠攏一點。顯然,楊秋興作出了他認為對選舉有利的選擇。
楊秋興現在的意見方向不奇怪,奇怪的是他非要等到如今的情勢才能暢所欲言;奇怪的是其他民進黨人好像也都曾經“欲言又止”,不知等到何種時機才能誠實表態。許添財在張銘清孔廟遇襲事件之後ㄍ一ㄥ了好久,直到擔心台南觀光業受負面衝擊,才終於公開道歉,還說陳雲林若到台南願陪同出遊。蘇煥智也是在去與不去間猶疑了好久,直到民進黨大台南市初選確定出局,才終於實踐了赴大陸推銷芒果之行。
楊秋興、許添財、蘇煥智這些人的“後見之明”,如果能在他們在民進黨內當權的“想當年”就表達出來,也許能對民進黨整體的政策路線發揮一點影響力。當然,屁股決定腦袋也是難免。但以楊秋興今天的選舉考量來說,顯然盤算得很清楚,就算在大高雄,也未必非用“深綠策略”不可。這就像,當陳菊探訪石斑魚外銷主力產地的永安鄉時,也不得不拉攏業者,承認簽訂ECFA的利基。
其實英雄所見略同,卻為什麼,正視真相常常要等分手之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