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合作的需要和難度同時大為增加。雙方對全球性和全局性的戰略協調認識和意願將繼續增強,但把共同的挑戰轉化為共同的利益及行動仍面臨各種障礙。雙方在某些領域和問題上的戰略防範也在逐步增多,防範的問題從固有的台灣問題擴大到太空新疆界,防範的區域從台海擴大到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防範的舉措從應變預案發展到實際準備。
在力量對比有利於中國發展的新條件下,中美合作的相對平等性將明顯增加。
為此,雙方將重新調整和界定各自和相互的妥協度、接受度和容忍度等,並逐步形成新的互動規範和規則。
袁鵬:後危機時代,世界各國面臨重塑國際經濟金融新秩序的歷史重任。中美兩國不合作,新的秩序的重構將難以實現。因此,中美合作首先必須學會“抓大控小”。即作為兩個世界級大國,中美必須善於控制雙邊關係的各種矛盾摩擦,而將合作重點放在共同塑造新的國際政治、經濟、金融、安全秩序上。
隨著後危機時代美國將戰略關注轉向國內實力基礎的再造和國際影響力的重塑,以往支撐中美合作的外在動力相應減弱。在這一背景下,中美合作必須是挖掘內在合作空間,真正使中美關係由外力推動型轉向內生型,這是中美實現長期戰略穩定的重要前提。
夥伴比對手好
李侃如:首先,美中兩國應互相承認對方是有著全球影響力的大國,是一種全球性力量,並在此基礎上認真看待對方。這當然不是“G2”(兩國集團),但確實要承認這個現實。當然,在美中關係中,美國的力量在各個方面還是比中國要大得多。但必須看到,中國的發展有著全球性的、意義深遠的影響。這就需要一種全球性思維。應該承認,美國是習慣於全球性思維的國家,中國還不習慣。
加藤千洋:中國重視美國,這是出自對國際政治格局的現實認識。美國的亞洲外交將最重視美中關係。當然,對日美、韓美間的同盟關係將繼續重視。中美兩國在外交上相互看作最重要的國家,兩國將維持比較穩定的關係。北京奧運會開幕當天,美國在北京舉行了駐華大使館新館竣工儀式。這件事可以說是兩國關係的象徵。日本外務省今年初在美國調查有識之士的亞洲觀。對於“美國在亞洲的最重要夥伴”的設問,56%的受訪者回答是中國,回答是日本的只有36%。
袁鵬:中國將美國視作唯一能全方位影響中國和平發展的大國,因而始終堅持將對美外交置於“重中之重”。同時,在相當長的時期,中國為盡快實現現代化,將美國視作學習對象,學習其制度、技術,吸引其資金、人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