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大運河遺產小道啟示:由政府保護向全民保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5 00:01:28  


 
  還有另外的力量值得關注。8月5日,杭州成立了運河(河道)學研究會,86歲的著名文物專家羅哲文擔任顧問。2006年5月,正是羅哲文、鄭孝燮和朱炳仁三位先生發表了《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杭州宣言》,拉開了大運河申遺的序幕。如今4年過去了,羅哲文認為,申遺成功與否變得並不重要了,關鍵在於,對大運河遺產的認知已經逐漸地形成由點到面和線、由政府保護向全民保護、由國家和由單一民族屬性向全人類文化遺產屬性、由保護向保護和傳承並重過渡,同時融入歷史學、考古學、水利史、經濟史、歷史地理、環境保護、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專家進行綜合保護的合作探索經驗正在形成。

  然而,羅哲文老先生一直有一個夙願,就是“騎上一輛車,就當做是一個住在河邊或者傾心運河的人,在運河邊徜徉。”如今他的理想實現了。這其實也是很多人對於大運河的向往。

  劉紘魁,就是這樣一名向往運河的人,成為實踐小道騎行的探索者。2009年4月,他從北京通州起程,一路沿河騎行近2200公里,歷時35天,平均日行70公里,拍下了6000餘張照片,抵達杭州三寶船閘。一路上,他都用全球定位系統定位小道位置。他認為騎行小道是一個讓公眾更好地認識文化遺產的途徑。

  在針對杭州專家、公眾、居民做的一項調查中,對修建大運河遺產小道的意義,專家和公眾選擇最多的兩個選項是“大運河遺產小道是一條體驗中國文化的好方法、好線路”、“有效地保護大運河文化遺產風貌”。也就是說,對於如何保護大運河文化遺產,專家和公眾是有普遍相同的認知的。另外,關於在運河沿岸最喜歡看到的出行方式,專家、公眾、居民選擇“公共自行車”、“走路”這兩個選項也占據了絕對優勢,占被調查總人數的78%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專家、公眾、居民對大運河遺產小道如何運作也有著相同的期待。

  所以,大運河文化遺產小道可以說是一個吸引人們越來越多地參與和體驗大運河文化遺產的試驗平台。也就是說,我們不用那麼多推土機去進行“製造假古董”的破壞,但是卻依然有辦法吸引人來到運河旁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