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大量農村務工者湧入城市,曾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隨著一線城市生存壓力加大,從農民工到普通白領,許多人現在對大城市失去了興趣。
40多歲的江西農民潘長生在溫州工作十年後,萌生了回鄉的念頭。“在村裡搞些養殖,掙的錢都比在城裡打工多。原來整村人進城務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回家做生意了。”潘長生說。
在農民工輸出主要地區浙江省麗水市,政府曾調查過6000名返鄉者,有近4000人回鄉從事與農業有關的生產,600人明確表示不再進城務工。
“國家惠農政策越來越多,農民回家從事農業生產同進城打工相差不大,因此不少人回流的意願很強烈。”麗水市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局官員南林玲說。
有關戶籍管理官員指出,城市吸納進城人員主要目的在於獲取廉價的勞動力,同時又希望盡量少承擔對他們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進城者長期在收入低標準、生活低質量、保障低水平的社會底層徘徊,被日益邊緣化。
“再加上高額的房價與不斷上漲的物價,即使政策完全放開,多數進城人員也難以實現落戶生根的意願。”這位官員說。
研究人員認為,“逆城市化”的根本原因在於農村與農民牽動的利益鏈條越來越長,可進入城市後的獲益卻不多。
但讓不少人擔心的是,如果“逆城市化”現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城市化率的提升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停滯。而大量人口回流農村,也不利於擴大內需。
中國農村問題專家顧益康認為,政府應加快完善城市公共服務保障體系,比如為大學生、農民工等進城者申請經濟適用房創造條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幫助就業。
也有觀點認為,“逆城市化”背後也透出一些積極信號,一部分人向小城鎮和鄉村擴散,有助於解決城市空間壓力等“大城市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