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多家書店老板並不看好這個行業規定,認為其沒有強制力,很容易成為“一紙空文”。
“新華書店就沒遵守這個行規!這個行業規定還有什麼用?”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書店老板說。
查閱新華書店的官方網站可發現,其社科綜合類中,今年7月15日出版的《憲政二十講》和《民主二十講》兩書,折扣均為7折。記者隨意翻閱了該網站上數頁圖書資料,發現今年1月後出版的圖書,全部在打折銷售。
其實早在1998年,這樣的行業規定就出現過。不過,那時網店還不發達,規範的對象主要是北京的幾家實體書店。那一年,北京風入鬆書店在海淀圖書城開設分店時,開業當天打出了“全場8折”的廣告,招致另一家學術書店的不滿,後者以公開信的形式,指責風入鬆不正當競爭,呼籲行業自律。很快,圖書零售市場掀起了一場關於自律、改革以及生存發展的大討論。當年10月,風入鬆書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讀者服務部、萬聖書園等7家書店,共同簽訂了《圖書零售商公約》,約定不搞價格戰等惡性競爭,以維護書店的利益。
萬聖書園總經理劉蘇里表示,直到現在,這份公約依然約束著這些實體書店。
劉蘇里和陳定方都主張,要保護實體書店,化解危機,僅僅靠行業自律不行,必須由國家實行“價格立法”。即國家出台強制性法規,限制圖書零售商隨意打折。
從世界範圍看,書業價格體系分為自由價格銷售和固定價格銷售兩類,前者以英美為代表,後者以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為代表。
在價格保護問題上,書業以外的大部分普通讀者並不買賬。“現在書的定價那麼高,不打折的話,吃虧的是我們買書的人。”一名正在廣州購書中心買書的顧客說。
品質
在香港三聯進入廣州初期,帶來了大量的港台版庫存書。這些書,讓“尚書令”和“Marcel”這樣的讀書人愛不釋手。但幾年過去,他們注意到,這家書店的港台版圖書,品種逐漸在減少,而內地出版的圖書,幾乎可以在各個書店、網店買到。
“三聯書店的書,和其他書店沒有兩樣,已經非常同質化了。我沒必要非要到這裡買書,哪裡方便我就去哪裡。”“尚書令”表示。
這減弱了他對三聯書店的鐘愛程度。近些年,他經常到香港買書,也經常在網上求購。逛三聯書店,也由原先的淘書變成了撿漏兒,“說不定能碰上本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