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聯邦貿易與投資署首席執行官米夏埃爾.普法費爾 |
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由於擁有便利的基礎設施和世界一流的工程師與研發技術中心,以及被看成是“通向歐洲市場的大門”,德國市場尤其被一些中國高科技企業相中。但中國企業該如何在德國發展,如何應對可能存在的誤解和困難?對這些問題,德國聯邦貿易與投資署首席執行官米夏埃爾.普法費爾8月16日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表示,歡迎中國企業帶著成為世界頂尖企業的理想來德國投資,他多次強調“德國對中國企業沒有偏見”。談到一些德國媒體炒作“中國間諜”,普法費爾說,這些報道不可能阻止德國企業去中國經營,也不會阻止中國企業來德國投資。
環球時報:據你所知,有多少家中國企業投資德國?
普法費爾:目前約有800家中國企業在德國經營,這不包括大量的中餐館和旅行社。據德聯邦銀行統計,2008年中國對德直接投資資本比2003年增長了264%。即使在全球遭遇經濟危機的2008年,中國對德直接投資還是比前一年增加了33%。2009年,中國在德國直接投資項目(不包括收購)數量為45個,排名第三,位於美國、英國之後,僅比英國少1個項目。這些數字足以說明中國企業對德國是多麼感興趣,到德國投資不是中國個別企業的行為,而是一個趨勢。
環球時報:德國的哪些行業是中國企業感興趣的?為什麼?
普法費爾:中國企業最感興趣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機械製造與電子、信息通訊技術等領域。我在與中國企業家接觸的過程中發現,現在來德國投資的中國企業並不盲目,他們投資的領域是將自己的行業與德國的工業強項相結合的行業。在機械製造領域,如果一個企業希望成為世界範圍內首屈一指的優秀企業,那就必須在一個首屈一指的環境中成長,也必須擁有首屈一指的研發條件。中國的三一重工集團就是抱著這樣的目標,最終選擇了德國。該集團計劃在科隆附近投資1億歐元開設一個工廠和一個研發中心。中國電信企業華為和中興也在不斷增加在德投資。華為在德國有1000多名員工,設立8個分支機構和4個研發中心,原來設在倫敦的歐洲總部也搬到了德國杜塞爾多夫。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中國的新能源企業已經在德國尋求新的發展。在慕尼黑一地就有10家中國光伏企業落腳。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對於中國企業的進入所帶來的競爭,德國企業並不感到恐慌。如果一個市場具有吸引力,那麼就會有競爭。競爭可以讓消費者以最好的價格得到最高質量的產品,因此我們也是採取開放的態度,願意幫助中國企業進入德國市場。我們對中國企業沒有任何偏見。
環球時報:過去兩三年,一些德國媒體總是炒作“中國間諜論”。對此,你怎麼看?這是否會對中國投資德國產生負面影響?
普法費爾:“黃禍”的說法在德國已成為歷史。這些報道不可能阻止德國企業去中國經營,也不可能阻止中國企業來德國投資。今天,中國在德國媒體中更多地被描述成一個成功和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一個在金融危機期間對世界經濟有所貢獻的經濟體,一個對德國非常重要的市場。我署有一個階段幾乎每周都要接待來自中國的企業家代表團。德國歡迎中國企業來這裡投資。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在德國直接創造了大約6000個就業崗位,這還不包括旅行社、中餐館以及被中企收購的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