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學者品廣西民間文化 原汁原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7 00:08:06  


 
  漓江的游船上,關於桂劇的討論一直繼續,而且誕生了一個新的口號:印象劉三姐,桂劇《拾玉鐲》。

  大歌.八部合音

  少數民族都是以歌舞相伴的民族,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兩岸莫不如此。23日的研討會上,廣西藝術學院教授楊秀昭先登場介紹廣西民族歌謠:“廣西各民族都認為飯養身,歌養心。”楊教授邊講解,台上的少數民族姑娘小夥邊示範。當侗族多聲部民歌響起,雖然聽不懂唱詞,但聽得清其中的蟬鳴、水流、鳥叫,聽得懂風吹過竹葉的清涼與香氣,雖然沒有伴奏,沒有煽情的詞句,但姑娘們模仿自然之聲的天賦歌喉征服了全場。

  台北藝術大學教授吳榮順就把他介紹的布農人的八部音合唱稱為“天籟合音”,這首布農人世世代代用於祈禱小米豐收的無字歌謠,已經成為洗滌現代人心靈的靈藥。布農歌手也走上了講台,沒有化妝,沒有飾品,簡單民族圖案的布衣布裙,10個人手交叉在背後拉成圓圈,面面相對,一音既出,其他人在各自的聲部中相隨,於和諧中起承轉合,於高低中渾成一體。歌手們眼神專注、皮膚黝黑,表情堅毅到木訥,沒有任何舞蹈動作和聲光電的烘托,卻緊緊扣住台下人的眼睛和耳朵。原來藝術不只是漂亮,他們的聲音來自小米田的質樸,只有保持這種質樸,原汁原味地展示這種質樸,才能打動人心。

  民歌怎麼唱最好聽?就像八部合音一樣,最質樸地唱。

  靈渠.大龍峒

  桂林市興安縣境內的靈渠,是秦始皇時期修建的人工運河,有“北有長城、南有靈渠”的美譽。泛舟靈渠,渠畔古樹濃蔭,鄉人洗衣濯足,民居樸素。“這麼美的地方,可惜遊客設施太少了。”有人為靈渠抱不平。但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李乾朗在座談會上提出忠告:開發一地的旅遊是一個整體的社區再造方案,並不是單純修飯店、建商場、招攬遊客,有些旅遊名城已經滿街都是店鋪、咖啡館,把山水市場化,這是短視的做法。而整個社區再造不光是為遊客設計的,也要提升社區人的生活質量,不要因為遊客而干擾了他們的生活。這樣他們才會更愛自己的居住地,對遊客也更友善。

  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榮譽教授辛晚教在研討會上分析了台北大龍峒文化園區的規劃案例。大龍峒是台北市的一個老街區,但卻集中了保安宮、孔廟和有100多年歷史的“大龍國小”等一批有價值的建築,大龍峒文化園區把園區內的老建築視為互為依存的整體關係,在這個街區統一規劃保護,形成了一個重要的文化生態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