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求是:抗戰歷史漸漸遠去,留下深刻歷史啟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3 09:53:15  


 
  人民戰爭的偉大創舉來自高瞻遠矚的戰爭指導

  人民戰爭的基礎在於廣大民眾的參與,但僅此還不能戰勝日本帝國主義,還要有一個符合國情的戰爭指導。在近代抵禦外來侵略的歷次戰爭中,中國人的犧牲精神驚天地、泣鬼神,但收獲的卻是一次次的失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正確的戰爭指導,以至於帝國主義列強無須付出大的代價,就可輕易實現速戰速決的圖謀。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中國共產黨認真汲取歷史教訓,系統總結自己從事武裝鬥爭的經驗,明確提出:中國抗戰不僅要堅持全面抗戰的政治路線,而且必須自覺貫徹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為此,毛澤東同志針對戰爭指導上的消極傾向和速勝主張,專門撰寫了堪稱抗戰綱領的《論持久戰》,指出:“指導戰爭的人們不能超越客觀條件許可的限度期求戰爭的勝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須在客觀條件的限度之內,能動地爭取戰爭的勝利。”(同上,第306頁)毛澤東同志科學分析了中日雙方的優劣短長,系統回答了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如何實施持久戰和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屬於中國,並以極富前瞻的戰略眼光,勾畫出持久抗戰發展演變的三大階段。這些符合中國國情、充滿理性光輝的持久戰思想,化解了抗戰問題上的茫然和困惑,統一了全國軍民的思想,為中國抗戰找到了一條揚長避短、持久勝敵的正確道路。

  為了發揮人民戰爭的偉力,將戰爭引向持久戰的方向,抗戰伊始,中國共產黨就以超常的膽略,展開決定戰爭全局的謀篇造勢行動。中國共產黨深知,裝備先進的日軍企圖按自己擅長的方式,通過大兵團的正面較量迅速打敗中國。若按這種常規的戰爭方式,僅在正面與日軍作戰,中國將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持久抗戰和人民戰爭也都無從談起。毛澤東同志指出:要想取得抗戰勝利,就必須發揮中國的地理優勢,創造廣闊的戰場空間,形成有利於我而不利於敵的戰爭格局。為此,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反其道而行之,趁日軍主力專注於正面進攻之機,以“敵進我進”的反向進攻深入敵後,在日軍後方開辟了廣闊的敵後戰場。敵後戰場的開辟是抗日戰爭的偉大創舉,是人民戰爭思想的創造性運用,也是決定抗戰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步。敵後戰場與正面戰場的同時並存和相互支持,打開了展現人民戰爭威力的廣闊空間,構成了有利於中國的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面對這種始料不及的戰爭格局,狂妄的日軍不得不放棄速戰速決的戰略進攻,而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戰爭的偉大創舉來自不斷創新的戰略戰術

  人民戰爭的偉大創舉,不僅需要正確的宏觀戰爭指導,也需要與之匹配的一整套獨具特色的戰略戰術。抗戰爆發後,相當多的中國軍隊和民眾,崇尚深溝高壘、層層設防的“陣地戰”,期望以死打硬拼的常規戰法來抗擊日軍。針對這種簡單機械、後果嚴重的戰略戰術傾向,中國共產黨提出:與技術裝備優勢的日軍作戰,必須避免一切被動呆板的戰法,要以發揮主動性、靈活性和能動性為原則,創造性地理解和處理一切戰略戰術問題,在戰略的防禦戰之中採取戰役和戰鬥的進攻戰,在戰略的持久戰之中採取戰役和戰鬥的速決戰,在戰略的內線作戰之中採取戰役和戰鬥的外線作戰等。為了使全國軍民理解並掌握這些充滿辯證法的戰略戰術主張,毛澤東同志具體分析了陣地戰、運動戰和游擊戰三種基本戰法的利弊,提出:在技術裝備相差懸殊的情況下,要盡量避免單純正面防禦和專靠防禦工事的陣地戰,把戰爭從壕溝裡解放出來;要以運動戰為主要戰法,“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高度的運動戰”,(同上,第271頁)讓戰場活躍起來,讓戰爭流動起來;要在實施正規作戰的同時,開展大規模的游擊戰爭,將敵人的後方也變成他們的前線,使敵人在其整個占領地上不能停止戰爭。通過這些主張,中國共產黨告訴全國軍民,中國軍隊絕不能按照有利於日軍的戰略戰術規則行事,必須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實現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創造性地開展游擊戰爭,是人民戰爭戰略戰術的最大亮點。游擊戰古已有之,全國抗戰爆發後,主張游擊戰的不乏其人,零散自發的游擊戰更是此起彼伏。然而,所有這些主張和行動都把游擊戰當作一種輔助手段去認識,都停留在短期隨機的戰術層面。但在中國共產黨看來,“游擊戰在半殖民地的民族戰爭中,特別在地域廣大的國家,無疑在戰略上占著重大的地位。”(同上,第170頁)“‘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在長期和殘酷的戰爭中,游擊戰爭將表現其很大的威力,實在是非同小可的事業。”(同上,第328頁)基於這樣深邃的見解,中國共產黨將游擊戰提升到戰略高度去謀劃,取得了戰略戰術的主動權。

  在中國共產黨關於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指引下,億萬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戰鬥力得到極大迸發,創造出麻雀戰、地雷戰、地道戰等豐富多彩的戰法,演繹出“無處不戰、無時不戰”的人民戰爭的壯麗景觀。依靠游擊戰爭及其戰略戰術,八年全國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武裝由4萬餘人發展成百萬大軍和260多萬民兵,在華北、華中、華南的日軍腹地,打出了擁有1.6億人口的19個抗日根據地,抗擊了64%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

  人民戰爭的偉大創舉來自強有力的組織動員

  人民戰爭的偉大力量不是天然形成的,只有通過強有力的組織動員,才能使潛在的力量轉化為現實的力量。

  動員民眾和組織社會各方面力量進行戰爭,是中國共產黨多年革命鬥爭的重要經驗,也是全面抗戰路線和人民戰爭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堅決反對用單純軍事的觀點去看待抗日戰爭,明確指出:“民眾如沒有組織,是不能表現其抗日力量的。”(同上,第250頁)“政治上動員軍民的問題,實在太重要了。我們之所以不惜反反覆複地說到這一點,實在是沒有這一點就沒有勝利。”(同上,第342頁)基於這種認識,中國共產黨呼籲全國上下高度重視動員組織民眾的重要性,用一切力量,包括武裝部隊的力量在內,去發動民眾。無論是工人、農民、青年、婦女、兒童、商人、自由職業者,都依據他們的政治覺悟和鬥爭情緒提高的程度,將其組織在各種必要的抗日團體之內,並逐漸發展這些團體。為了動員組織廣大人民,中國共產黨在各抗日根據地切實貫徹各項社會改革政策。通過兼顧各階級利益的減租減息政策,改革了農村社會的生產關係;通過各級政權組織的“三三制”建設,實現了中國社會從未有過的政治民主;通過精兵簡政和大生產運動,解決了戰爭需要和民眾生活的兼顧問題,密切了軍隊與人民的魚水關係。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上下的努力下,各種抗日團體如雨後春笋般遍布中華大地,各個階層的群眾紛紛組織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都以不同方式投入到抗日戰爭的偉大洪流之中,為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抗日戰爭的歷史已漸漸遠去,現在的中國正在從事改革和建設的新事業,面對的戰爭形態也大不相同,但是,人民戰爭的光輝卻不因時光流逝而有絲毫褪色。團結人民、依靠人民、解放思想、勇於創新等等這些造就那場人民戰爭偉大創舉的思想精髓,不僅適用於當年的革命和戰爭,也給我們今天的改革和建設事業,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啟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