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6日電/美國世界日報5日社論說,去年由於日圓的升值,日本的總生產值仍維持在5.068兆美元的高水平,比中國的4.985兆美元多出830億美元。但步入今年,中國的經濟仍維持高增長,相對之下,日本第二季的增長只有0.1%,在此長彼消的情況下,大陸最近突然宣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超日的目標已經達到,下一步是完成趕美的美夢。
美國的情況又如何呢?總生產值已接近15兆美元,差不多是大陸的三倍。若果大陸今後仍維持每年接近一成的經濟高增長,而美國仍然是3%以下的低增長,大概是20年以後,甚至不到20年,大陸便可完成趕美的美夢。到時中國便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系,是中國人的光榮。
社論說,趕美的完成,又決定於五個主要因素:第一是生產要素如土地、人口、資本投入的提高;第二是產業結構的提升;第三是先進技術的進步;第四是相關制度的改善;第五是國際形勢的配合。
大陸的土地已不能擴大,但人口仍在上升,在20年內,會增加三至四成,到時勞動力會增加,消費力亦會增強。大陸投資總額仍不斷增加,進而帶動經濟的高速增長。
不若美國,大陸的產業結構與生產技術,仍有相當的提升可能與改善空間,以往是由未發展國家進步為發展中國家,要晉身發達型國家,仍有相當的距離,反之美國若想進一步提升,步伐會相當緩慢,花費會相當龐大,最大的問題還是相關的制度能否配合,特別是貪污的情況,與法治的精神,經濟進步的同時,又要進行政治的改革。
社論說,至於國際形勢,是中國不能控制的,但總結而言,是利好條件遠遠超出未知因素,還有,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中國地位的不斷提升,促使大陸與美國的距離,逐漸收窄。
但趕美以後,是否真的可以勝美呢?若以2009年的人均生產值計算,美國雖然全球只排名第九,只有4萬6381美元,只及排名第一的盧森堡的四成半,但大陸卻排名第99,比若干非洲國家還要低,只有3678美元,比起美國,少了12.6倍,到時就算可以趕美,仍比美國低出四倍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國富民窮,或國強民弱,只有一小撮人可以抬起頭來。
目前中國第二的光環,顯示的是數量而非質量,中國仍是世界的工廠,為發達國家製造產品,謀取巨利,而中國人民得到的只是成果的一小部分,僅可維生、求生,而不是豐足的生活,目前大陸可以達到的,只是剛好超越求生存的水平。
那麼中國大陸產量第一的又是甚麼?只是鋼鐵、煤炭、紡織等行業,完全是高耗能量,次附加值、低科技性,不若美國的生物製造、新能源生產;亦不若日本的汽車業、電子業;甚至比不上後來趕上的新加坡生化藥品與晶片製造。新加坡的成功,是重視質量多過產量,因而賺錢多,人民富,又由於制度的完善,可以抵禦國際形勢的變幻,使經濟增長有持續性。
社論說,兩岸停止對峙,將省下的開支,用於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再結合兩岸四地的力量,甚至建立一個大中華經濟區,到時一個真正的光環才可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