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中國文化報》報道,2009年9月24日,歷時13年的《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塵埃落定,頒譜大典舉行。如今,一年快過去了,主持修譜工作的孔子第77代孫孔德墉和記者談起了《孔子世家譜》續修的不尋常經歷。
孔子家譜在漢唐時期均為官修,宋以後轉為私修。自明朝以來,在明天啟年間和清康熙年間、乾隆年間及民國時期共大修過4次。“文革”期間,存於孔府的《孔子世家譜》悉數被毀。孔子家譜續修一事,一擱就是70多年。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孔子基金會名譽會長谷牧和會長匡亞明建議孔德墉續修家譜。谷牧認為,續修孔子家譜一方面是為了完善孔氏家族的傳承脈絡,另一方面是為了實現文化和歷史的傳承。1990年前後,曲阜市領導及曲阜孔氏族人多次與孔德墉聯繫,希望他能發起孔子家譜續修事宜。1996年,孔德墉答應組織續修家譜。
現年83歲的孔德墉說,他遲遲未敢接受續修家譜的重任,一是擔心認為孔子家譜是封建宗族舊文化的社會風氣尚存,二是歷朝歷代修譜之事均由“衍聖公”主持,“末代衍聖公”是孔德墉的哥哥孔德成。身居台北的孔德成年事已高且不便修譜,因此孔德墉於1996年10月赴台取得了孔德成的“授權”,代為修譜才順理成章。
通過召開續修家譜籌備會議、家譜調查會議,在香港成立續修工作協會等舉措,續修孔子家譜的調查登記工作展開。部分社會機構的支持也給續修工作帶來了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