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葬的陶器件件精美。 |
中評社北京9月20日電/《廣州日報》報道,昨天,廣州市考古所公布,在荔灣區西灣路一處工地,發掘出一座大型東漢磚木合構墓。作為近年來廣州地區考古發現中規模最大、出土器物最豐富的東漢墓,該墓隨葬器物多達111套,因未經盜挖,其豐富精美極為罕見。專家推測,墓主人是一名身份顯赫的武將。
據介紹,這一東漢古墓發掘至今超過1個月,在進行加固處理後,會將隨葬器物移至他處保存,並提取典型墓磚留存,這兩天即可完成。整個工地已發現墓葬30餘處,預計到今年底可以基本完成搶救性考古發掘,將地塊交給施工方。
古墓概況:前堂後室從未被盜
新發掘的東漢墓編號為M35,位於工地南端,是一處山岡的南坡。墓室坐北朝南,總面積約25平方米,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可謂標準的“兩室一廳”。所謂一廳,是指地勢較低的橫前堂,專門用來置放隨葬物品;所謂兩室,是指主室的前部和後部,前部也放置了大量隨葬器物,後部則用磚砌成了墓床和支墊,放置墓主人的棺材。
“按照‘前堂後室’的功能進行布局,體現了當時‘事死如生’的埋葬觀念。”廣州考古所副研究員易西兵介紹,此墓墓底和四壁砌磚,墓頂蓋木板,主室的前後部也以木板或木枋封門。
隨葬物品:陶器銅器件件精美
據介紹,此墓隨葬器物多達111套(超過200件),包括陶、銅、鐵、石、玉、金、銀、琥珀、瑪瑙等各種質地。“這是近年來廣州地區考古發現規模最大、出土器物最豐富的東漢墓。”考古專家馬建國表示,廣州地區發掘的東漢磚室墓,絕大多數被嚴重盜擾,這一座的墓室結構和隨葬品都保存完好,極為難得。
墓藏“百寶”可謂件件精美。首先是陶器,隨葬陶器多數都飾褐黃色釉,釉層仍清晰可辨,而且表面上還可看到魚鱗紋和雙線菱格紋。墓藏陶器幾乎微縮了一個完整的東漢人家:從倉、灶、井、屋等模型明器,到提筒、罐、盒、簋、鼎、釜等日常生活用品,再到雞、鴨、鵝、牛等牲畜俑,可謂一應俱全。
墓內還有近20件銅器,在廣州近年發掘的東漢墓中銅器最多,大多保存完好。考古專家指著墓中“寶貝”一一道名:提梁壺、鼎、三足釜、洗、溫酒樽、細頸瓶、臼、耳杯,“這件溫酒樽保存最完整,底有三足,下面是托盤,以往的發掘從沒見過。”
墓主猜想
男主人:武將舞文弄墨
此墓是男女合葬墓,棺位痕跡清晰,男主人居左,女主人居右。在男主人旁邊,隨葬了一柄長達110厘米的鐵劍,劍上還飾有玉劍璲,顯示墓主人地位高貴。此外,墓中隨葬的銅鐵兵器達到11件,據此不難推測,男主人很可能是一名身份顯赫的武將。在男主人棺內,還隨葬了石黛硯台2套,從這些東西中,可以想見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地位和喜好。
女主人:貴婦穿金戴玉
在女主人棺位上,隨葬了精美的銅鏡、瑪瑙耳璫、珠飾、金銀指環、銀鐲、銅錢等。值得一提的是,女主人棺內有一件多面金球,中間鏤空,表面上粘附著數百顆芝麻大小的金珠,精美絕倫。專家指出,多面金球應當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的“舶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