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4日電/今年年初,中國出現大面積的持續低溫天氣,對湖南、湖北等地的早稻以及東北水稻、玉米的生長帶來不利影響。進入夏季後,這些糧食主產區部分地區又遭遇洪澇災害。秋糧佔年糧食總產的七成,在國際糧價變動較大的情況下,中國秋糧生產會不會因為自然災害出現滑坡,進而引發價格大起大落?
新華社報道,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到中國水稻、玉米主要產地湖南、湖北和黑龍江、吉林等地調研,摸底生產形勢,探訪糧農、糧食加工和貿易企業以及中央與地方糧庫。
天不幫忙人更努力
今年以來中國災害天氣頻發,從年初西南地區乾旱、東北冰凍雪害,到4、5月份長江中下游持續低溫,再到6月中旬以後從南到北的強降雨洪澇災害。
為減少這些災害天氣對中國糧食生產的不良影響,奪取秋糧豐收,保障市場供應,管理通脹預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8月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支持晚稻及秋糧生產的政策措施,包括中央財政安排11億元資金,對南方主產區7300萬畝雙季晚稻和東北地區6000萬畝粳稻實行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蟲補助等。
“湖廣熟,天下足”。湖南和湖北兩省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秈稻產量在全國名列前茅,遠銷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這個地區糧食形勢對全國秈稻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今年初低溫天氣導致湖南早稻收割期推遲約10天,進而對晚稻增產帶來不利影響。為確保實現全年糧食生產目標,湖南省今年7月13日召開全省晚稻生產工作會議,提出今年全省晚稻栽插面積要確保2700萬畝以上。湖南省農業廳表示,這是湖南省近20年來首次召開這樣的會議,充分體現湖南省對糧食生產的重視。
為穩定糧食生產,湖北省省委、省政府今年“前所未有的”一年兩次舉行全省電視電話會議,研究部署全省糧食生產任務。面對洪澇災害,各地政府也積極組織農民生產自救,減少災害對糧食生產的不利影響。
長江北岸的洪湖市是湖北省長江沿岸有名的洼地。洪湖市市長蔣鴻告訴記者,今年7月8日-13日,洪湖市遭受50年一遇,局部地區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降水量超過700毫米,部分水稻田連續三天被淹沒。全市30多萬畝農田瀕臨絕收。
為抗災奪豐收,洪湖市幫助農民在瀕臨絕收的農田採取補種、改種晚稻、土豆、玉米等生長期短的農作物,有些嚴重受災的農田還養起了小龍蝦。當地政府提出 “七月二十五,(受災的)水田要種足。八月五日前,旱田不空閒”的要求,免費向受災農戶提供96萬斤種子、500多噸化肥。採取補種、改種等措施後,全市只有8萬多畝絕收。蔣鴻說,雖然今年的災害比較嚴重,今年全市糧食也將取得較好收成。
東北地區年初也遭遇低溫天氣。當地農業部門指導糧農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黑龍江農民張景會一家承包了650畝耕地。他和當地其他農戶採用三層薄膜覆蓋等手段育秧苗,減少了低溫對秧苗的不利影響。
秋糧長勢總體較好
面對今年災害天氣的不利影響,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及時採取各項措施,調用救災種子,充分發揮農機作用搶播快播,引導和組織農民合理調整品種,大力推廣促早促壯關鍵技術,努力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加之大部分地區土壤墑情較好,雨水充沛、光溫條件適宜,秋糧長勢總體較好。
為穩定糧食生產,湖南省堅決遏制耕地撂荒現象,繼續擴大雙季稻播種面積,進一步提高了糧食播種面積。今年湖南晚稻面積為2924萬畝,比去年增加81萬畝。
今年湖北省中秈稻種植面積比去年擴大了數十萬畝,發放種子補貼8000萬元。年初低溫天氣導致兩地早稻成熟期的推遲,而晚稻栽插期也被迫後移。由於技術指導措施得力,栽插期間天氣有利,晚稻生產形勢比預期好。從長勢看,今年晚稻苗數足、長勢壯、基本沒有病蟲危害。湖南省農業廳糧油處處長李克勤9月21日表示,如果未來一週內不出現低溫,晚稻增產成定局。
據農業部農情調度,預計今年中國秋糧面積11.49億畝,比去年增加1300萬畝。其中,玉米預計比上年增加1200萬畝,北方一季稻、南方中稻預計與上年持平。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認為,雖然今年春天東北地區出現低溫天氣,部分地區還遭受水災,但由於當地積極應對,後期積溫較高等原因,東北水稻、玉米主產區長勢普遍好於去年,豐收已成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