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7日電/中國足協經常定立目標,世界杯16強,奧運會8強,這樣的美好目標都定過,兜兜轉轉20年,突然發現原來都是南柯一夢。有些人靠穿越醒過來,直到任務全部失敗,有些人還沒醒過來,仍徘徊在潛意識邊緣。除了南勇和韋迪,其他三位在足協掌門人位置上任期較長的人物,每個人都曾為中國足球規劃出看似美好的夢。可惜的是,所有夢想最終全部幻滅,只留下所有痛徹心扉的足球人徒嘆奈何。
【第一層夢境】
□造夢師:王俊生
□時間:10年
□任務:打進韓日世界杯16強
1993年10月14日,中國足球界全部“精英”齊聚大連棒棰島賓館,召開全國足球工作會議。這次會議討論和修改了中國足球十年發展規劃。把1994年甲A作為聯賽的改革試點,正式決定在1994年推出職業聯賽,與國際慣例接軌——允許引進外援和外教,比賽實行主客場賽制。會議還決定了中國男足要在1998年打進世界杯,女足在世界大賽中打進前三。而會議的最大亮點是2002年韓日世界杯進入16強。
□結果:韓日世界杯小組賽慘敗出局
1999年,國奧折戟於奧運會預選賽;1997年,國足未能進軍法國世界杯,2001年國足在十強賽中出線,參加了2002年韓日世界杯,成績為三戰皆負,名列倒數第二。中國女足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1999年女足世界杯中均獲得亞軍。
□失敗原因:目標只是喊口號
當年在足協公布“世界杯16強”這一目標之後,各界普遍提出質疑,認為目標過高,但一位副主席曾私下說:“既然是規劃,那不就是喊口號嗎?‘世界杯16強’也就是一個‘口號’而已。 ”
為了實現這個口號,中國足球匆忙之間開始職業化之路。與大多數國家不同,中國開展足球聯賽的出發點不是出於體育產業的抱負,而是為了救贖中國球迷至高無上的世界杯情結。為了世界杯預選賽,聯賽可以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升降級制度可以隨意暫停,俱樂部球員可以隨意征調去長期封閉集訓,投資人的利益根本無從得到保證。
有些政府有心發展足球,卻沒有資金,於是動用了政策招攬企業投資。一些企業進入足球圈為的是換取當地政府手中優惠的土地。這樣不負責任的企業往往很適應環境活得很滋潤,而真正想靠經營足球獲得利潤的理想主義者卻舉步維艱,最終被這個惡劣的市場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