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30日電/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學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蔡成平今天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一島激起千層浪,兩船撞出萬般音。中日邦交正常化38年以來,最驚心動魄的17天,又為詭異複雜的中日關係史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正如北京外交學院周永生教授所言:“包括做了多年中日研究的我們都沒料到,民主黨也會使得中日關係惡化。”
民主黨“三駕馬車”的親華情結
事實上,靠“小澤之謀,鳩山之錢,菅之名”成就起來的日本民主黨,在日本實屬溫和且有親華傾向的政黨。被譽為民主黨“三駕馬車”的小澤一郎、鳩山由紀夫和菅直人都有深遠的中國淵源和濃厚的親華情結。
筆者在日本知名媒體人田原總一朗主持的早稻田大學大隈塾,曾親聞小澤對美國毫不掩飾的批判。小澤對華政策是繼承其“政治之父”、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田中角榮路線。2009年12月,民主黨剛奪得政權不久,小澤即打破以往首訪美國的慣例,親率包括143名國會議員在內的643人代表團訪華,是史上規模最大的日本訪華議員團,讓美國及日本保守派大為震驚。
鳩山則一貫主張不參拜靖國神社,並對推動東亞共同體建設“一往情深”,他在《紐約時報》發表長文《日本的新道路》,向美國傳遞明確的信號:“我深感伊拉克戰爭的失敗和金融危機,將意味著美國領導的全球化時代正走向終結,我們正從單極世界走向多極世界,……日本不能忘記自己的身份:我們是位於亞洲的國家。”
而現任首相菅直人更是特立獨行的“親華派”,其政途伯樂即知名的左翼政治家、社會主義思想家江田三郎。菅直人在1984年作為3000名日本青年訪華團的成員訪華,次年,他就開始連續25年都邀請50名在其母校東京工業大學留學的中國學生,再邀50名日本各界青年,到家中開展聯誼交流,並致力於改善留學生在日待遇,這在日本政治家中還是第一人。菅直人不但公開承認日本侵華史實,反對參拜靖國神社,更是日本政界罕見的公開反台獨的政治家,上任後更大膽提拔華裔議員蓮舫出任行政刷新大臣,寫下華裔在日從政的嶄新一頁,之後又破例起用熟悉中國事務的民間人士、伊藤忠商事總顧問丹羽宇一郎出任日本駐中國大使,充分彰顯其重視中日民間交流的一貫態度。
少壯派崛起釀成中日關係危機
那麼,為什麼民主黨會釀成比自民黨時代更嚴重的中日關係危機?筆者認為,這恐怕與“三駕馬車”正走向分裂、黨內保守少壯派崛起有關。
在9月份“菅vs小澤”的黨首選舉中,鳩山和小澤站到了一邊,菅則只能依靠正崛起的前原誠司等少壯派。最終,小澤敗選,鳩山派系則圍繞著支持菅還是小澤而發生分裂。前原誠司立下勤王第一功,在新內閣中,官房長官、國家戰略相等核心要職皆為前原派系人馬,加上同為鬆下政經塾出身的野田佳彥派基本上與其步調一致,前原誠司離問鼎首相寶座指日可待,實際上鳩山退任時,日本多家媒體的民調都顯示前原誠司的國民支持率無人可及。
年僅48歲的前原誠司是著名國際政治學家京都大學高阪正堯門下。高阪生前執教於京大和哈佛,是典型的現實主義外交論者。前原深受高阪影響,放棄外交官或留京大任教的夢想選擇從政,正是聽從了高阪的建議,高阪告誡前原欲成為政治家必須精通“外交”和“稅收”,臨終更留下遺言:重視日美關係、爭取在集體自衛權上突破、發展公共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