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0月1日電(記者 李仲維)台灣海基會出版的最新一期《交流》雜誌中,一篇署名“行遠”的“兩岸關係的第三個座標-文化座標”文章指出,希望兩岸領導階層都能從文化座標觀照兩岸關係,在這個座標中,兩岸方程式何愁不解。
文章指出,談兩岸關係,最常用的有兩個座標:歷史座標和地理座標。在歷史座標中,政治與時間是兩個主軸線,有人看過去,有人重現在,有人追求未來,而統獨往往是爭議焦點。
文章表示,只要進入歷史座標,就容易陷入統獨之爭,而紅藍綠往往各有企圖,側重不同,解讀不一,各取所需,彼此沒有交集,不知浪費多少時間與精力。
文章指出,國民黨2008年執政後,開始從地理座標來看兩岸,其中的兩個主軸線則是經濟與地理位置。不過,兩岸之間還有一個座標,那就是文化座標。地理座標著眼於台灣的經濟競爭力,文化座標則是一個綜合體,包括生活方式、核心價值、文藝活動等等。所謂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在這個座標的脈絡上才能顯現其意義。
文章指出,文化的概念,有非常強烈的歷史與經驗意涵,所謂歷史意涵,是指文化必須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發酵累積,才會形成,而所發酵累積者,則是一個社會所歷經的特殊經驗,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台灣異於大陸者,不在一些客觀的指標,而在於文化。
文章指出,大部分的台灣人在主觀上,或者在文化上,與大陸人民並沒有共鳴,在文化座標上,可以深層看出兩岸的差異,這也就是馬英九所謂的“台灣文化的特色”。
文章表示,台灣的人文精神及其所形塑的生活方式和制度,是中國歷朝歷代所未曾有的,這是台灣在近代史上經歷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台灣意識,就是根基在這個人文精神的文化座標中。
署名“行遠”的作者希望兩岸領導階層都能從文化座標觀照兩岸關係,相信在這個座標中,兩岸方程式何愁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