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良斌,嫦娥二號主調度員。 |
而在10月2日中午12時25分實施的首次中途軌道修正中,北京中心對姿控擾動建立了精確的補償模型,通過認真計算、反覆複核,對衛星成功實施了首次軌道中途修正。
朱民才說,從對修正後的軌道測量計算結果分析來看,控制非常精准,滿足衛星到達近月制動點的精度要求。所以原計劃於此後進行的兩次中途修正不再進行。他認為,原計劃進行的3次中途修正,北京中心僅用一次修正就達到了預期目標,這標誌著我國航天軌道測定及控制技術達到精確水平。
朱民才表示,接連取消中途軌道修正,將為嫦娥二號衛星節約部分燃料,為衛星在環月軌道開展繞月探測工作提供更多動力支持。
訪談
“嫦娥探月與40年前不同”
早在40多年前,一些國家就已在月球探測上取得不凡成就,包括把人類送上月球。如何看待今天中國正在進行的以嫦娥衛星為代表的月球探測工程呢?嫦娥二號衛星測控系統總設計師錢衛平就此接受採訪。
錢衛平說,人類從事太空探索的活動有其科學的內在規律,有著循序漸進的不可超越性,不管別人是否已經走過這條路,也不管先進還是落後,我們要科學地循序漸進地一步步走下去。
“月球探測是中國深空探測的第一步。”錢衛平說,其他國家40年前做的事,中國40年後做,未必就差40年。無論是採用的技術,還是想要達到的科學目標,都不可同日而語。基於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比如通信、網絡、科學認知等,我們是同世界所有人民一同進步的。
錢衛平說,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是從我們國家和民族承擔的責任考慮該不該做,一旦確定下來,不管晚多少年都要做。“但是,我們不可能超越科學的內在規律,一下子跨過很多階段。”
“雖然是比別人晚,但我們的每一步不再與幾十年前的相同。”錢衛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