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8日電/美國《僑報》10月7日載文《中國縮小收入差距 藥方別開偏了》,摘要如下:
中共即將召開十七屆五中全會,為“十二五”的構局謀篇進行定調,出台主導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策略。其中,如何優化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已成眼下中國各界對富民願景的最大期待。
作為“十一五”與“十二五”規劃的承啟關鍵年,2010年開年以來,關於縮小貧富差距和收入分配改革的話題的熱度就日益升高。這凸現收入差距已接近社會所能忍受的“紅線”,分配不公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向前發展的一大障礙。畢竟,收入差距不能保持合理限度,就不再是保持效率的必要條件。不僅破壞效率,也損害公平,甚至造成社會系統紊亂。
隨著中國國力空前強盛,當前縮小收入差距無疑有了必要的基礎和條件。最新一期中國官方權威媒體《瞭望》新聞周刊就刊文稱,縮小“鴻溝”的機遇(或曰“拐點”)在到來:城鎮化率超過45%之前,城鄉收入差距會擴大;一旦超過45%,這一差距就會逐步縮小,而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城鎮化率已達到46.6%。該文提及的許多資深專家還開出了“藥方”:從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入手,鼓勵農民進城和增加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收入所占比重,解決這一社會反響最強烈的痼疾。
不過,如果中國政府真按這張“藥方”行事,未必真能藥到病除。缺乏足夠的教育、訓練和技能,將讓進城農民中的大多數只能從事低薪工作。他們未必懂所謂經濟學意義上的生活成本、遷徙成本、機會成本、真實收入,但進城安家的開支之大必然會讓他們產生切身恐懼、退縮。如果進城改善連生存狀況都得不到改善,又何談從根本上縮小中國社會的收入差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