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激將法和離間計
乍一看,美國好像從這出鬧劇中得分了:新形勢下的“亞洲北約”可能以雙邊同盟和雙邊夥伴關係慢慢串起來;美國對韓國軍隊的戰時指揮權又延長到了2015年;日本敢於同美國叫板的勢力正在受到壓抑,東盟個別國家在處理同中國關係時也開始有點微妙變化。美國一些媒體也在吹噓,這一輪較量“美國是最大的贏家”。
但這都不過是一些表面和暫時的現象,是美國霸權及其虛弱心態在新形勢下的反映。在這出鬧劇中,美國害怕東亞聯合自強,自己被邊緣化;害怕日本漸行漸遠,美日同盟削弱;擔心韓國已故總統盧武鉉要充當東西方“平衡者”的思想重返韓國政治舞台;擔心中國和諧周邊與合作共贏政策日益深入人心,衝擊美國領導地位。
事實證明,東亞形勢以及中國同東亞國家的關係早已今非昔比。“亞洲北約”那套過時的冷戰思維,早吃不開了。克林頓和布什執政的兩個8年,他們並非不想搞,而是“無處覓知音”。現在美國連一些“鐵桿盟國”都難保住,何談新形勢下的“亞洲北約”!這不僅是因為國際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和平、合作和互利共贏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還因為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睦鄰與“和諧周邊”政策,平等待人,不搞對抗,使美國所謂“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傲慢論”的觀點不攻自破。
需要注意的是,這出鬧劇原本是美國戰略圖謀的需要,主角明明是自己,卻硬要移花接木,把中國變換成主角,造成中國“不負責任”,“支持和縱容朝鮮”,以及“中美大博弈”和“新冷戰”的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