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博羅尼亞 把人和房子一起保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11 11:29:02  


博羅尼亞大學
  中評社香港10月11日電/《中國文化報》報道,博羅尼亞位於意大利北部,是個富裕的歷史文化名城,市中心有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最大的建築群體——建於1088年的歐洲最古老大學博羅尼亞大學。博羅尼亞城市規模不大,人口不到50萬,老城居住人口不足10萬。老城因為擁有兩座建於中世紀的姐妹塔樓(一高一矮)而聞名遐邇。另外,博羅尼亞城市里的人行道均以走廊形式修築,故被建築師稱為“柱廊之城”。

  意大利人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起步早、數量多、質量高,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在那里已經上升為一種全民意識。博羅尼亞則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把人和房子一起保護”(整體性保護)的城市。所謂“整體性保護”,就是既要保護有價值的古建築,還要保護生活在那里的居民的原生態,留住原來的居住者——一般指社區里原有的低收入家庭。

  在博羅尼亞舊城改造過程中,同樣也面臨開發後的住宅走向“紳士化”的傾向(“紳士化”這個詞是從法語詞根演變而來的,在城市社會學中特指“中上階層湧入傳統藍領階層居住區”,這個潮流往往伴隨舊城改造而來)。舊城改造,這條看似光明的前途卻有著難以想象的阻力——因為居住在原社區里的低收入家庭沒有能力承租經過改建後的房屋。

  1970年,當時的博羅尼亞市政府由意大利共產黨執政,市政府聘請羅馬著名的建築規劃師柴菲拉提任總規劃師,提出整體保護規劃,其要點是利用公眾住房基金改善社區居民的居住環境,保護古建築;並用法律形式規定居住其中的90%以上的舊住戶必須留下來,居住在社區里的低收入家庭的租金不能超過其家庭收入的12%至18%,從而實現歷史街區里“原來誰住的房,改造後還由誰住”的舊城改造目標。舉例來說,在某個街角,開發前是面包房、咖啡館或花店,改造後仍歸原主人管理。這項改造規劃因為照顧了社區中、低收入家庭和小店主的利益,因此深得居民歡迎,群眾參與熱情非常高。

  博羅尼亞舊城改造取得了成功,最重要的經驗就是完整保護了古城的風貌。古城風貌不僅包括那些有形的文化遺址,如宮殿、教堂、街巷、舊房,還包括一個城市有別於其他城市的無形的人文內涵——如民俗、民情、生活方式與社會風尚。古建築作為城市文化的載體表現了城市文化中最直觀和最表層的一面,而每座城市獨有的人文景觀才是城市的靈魂。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在於居民的文化生活,它的實質不是僵死的古董和遺址能夠涵蓋的,而只能在其居民的現有生活方式中去尋找。

  博羅尼亞另一個保護古城的舉措是用經濟杠杆協調城市生活。幾年前,筆者在博羅尼亞老城閑逛,見一隔離墩立在馬路中間,一位老先生開著吉普車在隔離墩前戛然停住。只見他從口袋里掏出一張卡片,朝隔離墩旁邊的機器插進去,不到半分鐘,隔離墩就自動下沉入地面了,等老先生車子開過,隔離墩又慢慢升起……博羅尼亞人用自動隔離墩限制車輛進入中世紀街區,這樣做並沒阻礙現代交通工具進入古城,但能用經濟杠杆限制汽車流量。有車族自然會考慮進出自家門都要付過路費是否值得;經濟狀況差的鄰居也不會嫉妒有車族——人家是付了費的。過路費成了市里的稅收,用在城市道路建設維護與公共交通的改善上。

  城市管理者用公共政策協調城市生活,讓“紳士”和“平民”都能心平氣和,才真正體現出城市保護的人文價值,實現了經濟、人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目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