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剛剛發布的2010年度北京社會藍皮書透露:去年北京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8788元,首次突破了1萬美元大關;但是北京社會藍皮書編委會對北京市民的調查卻顯示:僅有三成的受訪者表示收入有提高,而四成的受訪者收入沒變化,三成的受訪者甚至收入出現了下降;與此同時,70%的受訪者都感受到了生活壓力的加重。
房價上漲最受關注
北京晚報報道,此次調查顯示:房價、醫療和養老是市民生活壓力的三個最重要的源頭,其中71.9%的受訪者表示對於房價上漲非常擔心,57.8%的受訪者表示對於醫療費用問題非常擔心,48.1%的受訪者表示對養老保障問題非常擔心。
在受訪者中,高達9成的市民對去年市政府的工作表示認可。其中,受訪者認可度最高的是“改善公共交通”和“環境保護”,最不滿意的是政府在“調控房地產價格”和“教育制度改革”方面的工作。而北京市民目前最為關注的社會問題依次是房價上漲、社會保障和社會治安。
擇校成教育不公源頭
藍皮書認為:北京已經形成了公平配置各級各類教育機會的基本制度和政策體系,但是在執行過程中,由於招優和特長生招生、提前錄取等擇校政策的存在,導致了實際的不公平。
比如,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政策方面,市教委既規定“凡年滿6周歲且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適齡兒童均需就近登記入學。有本市常住戶口的小學畢業生,由所在區縣教委安排其到公辦初中繼續接受義務教育”,“按本市戶口對待的七類人員子女、企事業子弟以及殘疾兒童入學同上操作”,又規定“寄宿學校、民辦學校招生、文體科技特長生入學及共建單位學生入學由區縣教委根據市教委有關文件精神制定具體入學方案”,“外地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京借讀”。其中對外地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仍然採取借讀的方式,並不能夠從制度上確保這些孩子的義務教育機會。同時,對特長生的入學安排優於其他學生,從某種程度上助長了測試之風和盲目的擇校行為,以及由此帶來的對孩子特長學習的過重負擔,也不利於學校之間的均衡發展。
同樣的,高中擇校生“三限”政策的實質是招生的雙軌制,人為劃高招生分數,使一部分學生通過交錢買分的方式來擇校,導致學校與社會的權錢交易必然產生,不僅對教育公平產生衝擊,而且極易產生教育腐敗。
公眾“仇富心理”值得警惕
貧富差距過大是當前比較突出的社會現象之一,對於這一社會現象,北京市民有何看法?藍皮書披露的調查結果顯示:就對當前貧富差距的認知與判斷而言,有九成人認為我國目前貧富差距的程度非常大,有七成多人認為我國目前的貧富差距狀況不合理;在貧富差距擴大的歸因上,對“富人以不正當的方式牟利”這一項的選擇率最高;在貧富差距的前景預期上,有近七成人持不樂觀的態度;對於縮小差距應該採取的主要措施,有九成多人主張從政策制定和機制建設以及加速經濟發展這兩種策略入手。
就對富人群體的態度傾向來說,有九成多的人主張對富人群體應該客觀而有分別的加以對待。特別值得警惕的是,對於富人致富的歸因,有近二成人認為大多數富人主要靠不正當方式致富,多數人對大部分富人的致富方式表現出懷疑和蔑視的態度。對問卷調查資料的進一步分析發現,當前一定範圍的社會公眾中存在著“仇富”心理,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心理中對貧富差距擴大及其凸現的社會公正問題的極大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