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包容性增長”有望成十二五規劃重要內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15 10:23:47  


  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15日起在京召開,為期四天的會議將審議未來五年中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即十二五規劃,以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縮小貧富差距、改革收入分配體制等事關民生的議題將有望成為焦點。

  《新京報》報道,自1953年以來,中國每個五年計劃與規劃都規制著五年內國家發展戰略、發展政策的路徑軌跡。

  胡錦濤總書記最近首次在公開場合提出“包容性增長”的新概念。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汪玉凱表示,這是中國促進實現“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最新舉動,它也將是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涵之一。

  人民日報昨日刊發的一篇評論提到,要實現包容性發展,要堅持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唐鈞認為,參與和共享的發展才有意義。應該使人民群眾有充分的發言權,讓他們享有行使民主權利的廣闊空間,以求在各社會階層和社會群體之間重建關於社會經濟發展的共同認知,使每一個個體都能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流之中。濟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俞憲忠也認為,包容性增長就是經濟增長、人口發展和制度公平三者之間的有機協同,更關注民權民生,更能滿足民眾權利發展的制度公平訴求。

專家解讀

  十二五:從“生存型”到“發展型”

  中國發展方式面臨第二次轉型,專家稱十二五將加重改革分量

  十七屆五中全會一個重要的議題是研究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十二五在中國改革歷史中將處於什麼地位?轉型中的中國,有哪些問題亟須在十二五期間解決?昨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接受了本報的採訪,以專家的視角,透視十二五規劃對中國發展的影響和意義。

  新階段從國富到民強

  新京報:十二五規劃將會如何承前啟後?

  遲福林:要突出強調的是,十二五所處的歷史背景和十一五發生了明顯變化,比如外部環境有三個重要的特點,一是國際金融危機帶來外部市場的變化,二是全球氣候的變化,三是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同時,國內環境也發生了變化,趨勢性的變化比十一五增多了。過去30年是“生存型”階段,十一五時期“發展型”的階段性問題突出了。我們以經濟總量為目標的增長方式,同“發展型”的階段性特征越來越不適應。

  新京報:如何理解?

  遲福林:從個人消費而言,“生存型”消費明顯減弱,以自身發展為主的“發展型”消費明顯加大,這種基本特征會在十二五時全面凸顯出來。在這個背景下,為什麼內需不足,就是發展導向有問題。

  也就是說,要由經濟總量導向轉向國民收入導向。第一,國民收入導向是適合現在階段的;第二,只有這樣才能釋放和擴大社會總需求,社會總需求的變化才能使中國真正走上以內需為主的發展道路,逐步走向消費大國。

  所以,內外環境的明顯變化,使得十二五處在重大選擇關頭,處在以發展方式為主線的第二次轉型的階段。十二五這個事情選擇對了,做好了,對中國後20年、後30年的國富民強將會產生重大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