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工商時報:從時代雜誌警語看兩岸智力匯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17 11:33:49  


兩岸雙方已經簽署了ECFA,彼此間的人才交流將愈趨頻密,但雙方當局應該採取更積極的作法,來促進兩邊的“智力匯流”。
  中評社台北10月17日電/最近一期美國“時代雜誌”,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做為封面人物,並以封面故事報導發出警語說,未來美國面對的中國挑戰,主要不是人民幣匯率,而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人民。該報導指出,大規模的教育投資,將大幅提高中國競爭力,並使中國的GDP在204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台灣工商時報社論指出,此項報導確實掌握到了中國整體發展的主題,但也看出,未來中國大陸教育事業之有效配合經濟增長,除需要其自身不斷改革精進外,亦有賴兩岸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及共同創新。在這道課題上,不能忽略台灣的存在。 

  講到中國的教育體系,其實它近年來的表現並不完美,其中最惹人議論的,是學校營運的“產業化”傾向難以消除,以致“辦學與經商不分”的現象仍頗為凸顯。在這種情況下,教育發展難脫現實利益導向,另也造成學費居高不下的後果,致使大陸中低階層子女不易享有公平的受教機會,也種下社會的躁動不安因子。這樣的教育體系,已造成社會價值觀的誤失、功利主義橫行、短線炒作當道。反之,沉潛修練、誠信禮讓等優良質素都面臨被邊緣化的隱憂。這種現象必須儘速加以改正,否則它將阻延中國經濟在全球的“登峰造極”。 

  為今之計,首先應由中國政府大幅提升教育領域的財政投資,使其教育體系屬性轉向“公益性”傾斜。其次,則是擴大兩岸文化教育交流,以型塑新的教育理念。關於後一主張,並不是要強調台灣這方面的理念有什麼高明之處,而是我們認為兩岸同文同種,同受中華文化薰陶,理當相互交融彼此對文化的體悟與應用經驗,並共同創造出新的中華價值觀,做為教育方針,以指引兩岸下一代,去追求一種美好的經濟社會環境。 

  這套價值觀,可以是“禮運大同篇”的精神,也可以另外從諸子百家的學說去綜合求索。無論如何,它的內涵中一定要有“平衡義利”、“講信修睦”、“取之有道”等要素。這些都是老祖宗早就教導我們的,無論大陸人或台灣人對此都耳熟能詳。只是台灣因沒受“文化大革命”的衝擊,對傳統文化的研習與應用幸無斷層,是以其在兩岸文化交流中,可以扮演相當積極且具有建設性的角色。 

  彼岸當局若能珍視台灣這方面的優勢,並大力加以引用,則大陸將能順利更新其教育體系的思維習性,進而全面改造社會價值觀。且在這個基礎上,大陸將有條件創造出先進的商業文化。這是中國經濟未來稱雄全球的最大推動力量。換言之,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如能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則其將擁有高度理性的遊戲規則,和十分公允的投入報償機制,而蔚成一種優越的“商業文明”。它也是一種“軟實力”,能助益中國實現強國夢想,當然也能為最大多數的民眾帶來福祉。 

  兩岸在這方面交流合作的空間很寬廣,將來彼此甚至可以從文化教育交流,進一步提升到全方位的“智力匯流”,也就是雙方共同培植人才,及互相引用人才,以整合兩者的智能與創造力,為兩邊帶來最大的共同利益。其實這方面兩岸雙方早就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主要是以往有頗多的台灣技術專才、專業經理人、學者專家登陸任職,帶去了相當多的智力,且對大陸經濟發展做出了顯著的貢獻。而大陸方面人才之進入台灣,過去也有,只是數量比台灣人才西進者為少。 

  兩岸雙方已經簽署了ECFA,彼此間的人才交流將愈趨頻密,但雙方當局應該採取更積極的作法,來促進兩邊的“智力匯流”。如台灣方面應擴大招收大陸學生來台就讀,而大陸方面則應主動鼓勵第一流的學子,前往台灣學習。這是方法之一。無論如何,兩岸智力的交匯與融合,是雙方經濟合作效益“一加一大於二”的最大保證。 

  由此看來,美國時代雜誌最近一期所提出的中國人才競爭力說法,如果拿“兩岸智力匯流”來做佐證,確實會有百分之百的說服力。這方面的意涵,值得兩岸雙方當局深入加以體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