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關於“十二五”時期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務
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任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途徑。“十二五”時期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在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進展。這裡,重點說明以下幾個問題。
(一)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議》圍繞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規劃綱要,對科技、教育和人才改革發展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一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科技創新的關鍵是增強共性、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為當前和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這就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把技術進步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著力在一些重點領域取得新突破,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把握科技發展趨勢,加強基礎前沿研究,搶佔未來科技競爭制高點。二是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有效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問題,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會的創新活力。保護知識產權,對鼓勵自主創新、優化創新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三是加快教育改革發展。這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大計。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必須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要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品質的要求,推動教育事業發展,提高現代化教育水準。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要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品質評價、考試招生制度。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健全國家資助制度,加快縮小教育差距。要繼續推進和完善免費師範生教育制度,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水準。四是建設人才強國。人才是第一資源。更好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必須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二)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議》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為“十二五”期間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出了總體要求。符合國情,就是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要與我國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需求相適應,把握好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的關係;比較完整,就是這一體系應該包括涉及基本民生保障的各個主要領域;覆蓋城鄉,就是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既覆蓋城鎮居民,也覆蓋農村居民,特別是社會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社會救助要實現城鄉全覆蓋,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和個人賬戶跨省可接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持續,就是制度的設計和財力的保障,要形成一種常規的、長效的機制,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隨著國力的提高而不斷增強。《建議》從六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部署:一是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我們都必須堅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要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促進充分就業。要加強政策支持和就業指導,著力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要發揮政府、工會和企業作用,努力形成企業和職工利益共享機制,建立和諧勞動關係。二是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這是群眾呼聲最強烈、全社會十分關注的問題。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收入分配製度不斷完善,形成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出現了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問題。黨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這對我們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要充分認識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不懈地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時要充分認識到,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根本目的是要讓全體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須始終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們的分配製度和政策既要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率,不斷增加社會財富;又要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十二五”時期要按照黨的十七大確定的方向,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扭轉城鄉、區域、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我們不僅要通過發展經濟,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大,也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把“蛋糕”分好,讓全體人民都能夠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三是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作為一項基本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網”和“穩定器”。讓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無後顧之憂,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職責。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已初步建立,但總體上看還不完善,主要是城鄉社會保障發展不平衡,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蓋面還比較窄,基本統籌層次低,保障水準不高,與全體人民的期待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十二五”時期,要按照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基本方針,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擴大覆蓋範圍、提高保障水準、提高統籌層次和實現制度統一等方面邁出更大的實質性步伐。四是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我國醫療衛生服務供給總量相對不足,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城鄉醫療保障水準差距較大,“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比較突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準與人民群眾對生活品質和健康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中央已經作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這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從理念到體制的重大變革,也是一個逐步的、長期的甚至是艱苦的過程。為此,中央提出在2011年底前,要重點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等五項改革。“十二五”時期,我們既要完成近期任務,也要向長遠目標邁出堅實的重大步伐。《建議》對未來五年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們一定要把這些工作落實到位,讓人民群眾享受醫改工作的重大階段性成果,增強他們對醫改的信心和對政府的滿意度,確保醫改工作順利推進。五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必須創新社會管理機制,提高社會管理能力和水準。要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能力建設,完善社會管理格局,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六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切實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