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30日電/東亞峰會正式確定美國與俄羅斯將參與其中,實際上啟動了18國框架。印度尼西亞外交部長馬蒂指出,東亞峰會“可能成為今後發展區域共同體的基礎”。不過,這一區域存在著“東盟+3(中韓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等多個區域合作框架。共同社報道認為,中美日正在爭奪地區一體化的主導權,建立區域共同體的前景尚不明朗。
報道指出,單從構築經濟一體化的巨大推動力“自由貿易區”一事就可看出三國各有打算,步調並不一致。中國主張應以“東盟+3(中韓日)”機制推行一體化;日本希望將東亞峰會與會國作為核心;而美國則試圖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為跳板,將其推廣至整個APEC。
該地區匯集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越南)、軍事獨裁(緬甸)、立憲君主(泰國)等各種不同政治體制的國家,在包括政治、安全在內的各大領域,尚未顯現出共同體的特徵。APEC、“東盟+3”也因此主要著眼於貿易投資自由化、以及多邊貨幣互換協議等經濟領域的合作。
從這一點來看,東亞峰會的籌建過程就具有“政治色彩”,其性質與其他區域框架略有不同。由中國主導發起的“東盟+3”喚起了日本的危機感,為了削弱中國的影響力,日本將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這3個民主體制國家拉入了東亞峰會的框架。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稱東亞峰會是“對戰略性、政治性問題進行實質性磋商的場所”,擬劃清東亞峰會與旨在推進經濟一體化的APEC之間的界線。印尼外長馬蒂表示,構築區域共同體的進程“不是單線而是多線”向前推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