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乃林:如果確實全家外出,可以參考戶籍信息進行登記。
新京報:那對一些名人、演員,甚至是政府高官,在普查中有沒有特殊的待遇?
馮乃林:人口普查是沒有特殊待遇的。
新京報:面對流動人口和人戶分離現象,如何避免統計信息的重複呢?
馮乃林:當前流動人口多、人戶分離普遍,為了保證查准總人口,普查按現住地進行登記。
但是,最後我們會通過對普查表中填寫的每個人普查時居住地點、戶口登記地和離開戶口登記地時間等項目進行匯總,這樣可以剔除重複。
新京報:這次也會將境外人員納入普查,工作上有哪些不同?
馮乃林:將居住在本國的外國人納入人口普查,是各國人口普查的通行做法,也是聯合國的建議。中國前五次人口普查,都只調查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並在境內常住的人口,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首次明確將居住在中國境內的境外人員也作為普查對象。
各地對負責境外人員登記的普查人員,進行包括外語在內的專門培訓,還有比如風俗習慣、個人禁忌等。登記方式上,除了入戶登記外,一些地方也在嘗試根據境外普查對象的意願,採取普查員登門送表、普查對象自行填報後普查員回收等其他非入戶登記方式。
“超生”會不會被追責?
普查資料不會作為行政行為依據
此次人口普查將分為“短表”和“長表”兩項,短表中只有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等18項簡單信息。有隨機抽取的10%的住戶要填“長表”,共40多項。另外,港澳台同胞和外國人登記的表格則更短,只有8項。
新京報:數據保密大家非常關心,如何確保普查來的信息不洩露?
馮乃林:《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對人口普查資料的保密做出了嚴格規定。一是人口普查中獲得的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普查對象身份的資料,必須嚴格保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外提供、洩露;二是人口普查資料嚴格限定用於人口普查的目的,不得作為對人口普查對象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也不得作為對地方人民政府進行政績考核和責任追究的依據。
新京報:那麼是不是說,普查出“超生”問題,真的不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