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所走的仍然是一條沒有陳水扁的“陳水扁路線”。 |
中評社╱題:民進黨轉型的困境及前景,曾建豐(廈門),福建省廈門市台灣學會秘書長、副研究員
一般而言,政黨政治的發展很大程度反映所在國家或地區政治與社會的變遷,政黨轉型則是政黨為因應社會變遷的要求,在自身發展以及與社會的關係等領域做出重大調整。2008年5月,台灣政局發生重大變化,5月21日,形象清新且僅有4年黨齡的蔡英文臨危受命,出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要帶領民進黨轉型,讓民進黨重新站起來,台灣社會也期待民進黨能與時俱進、及時轉型。然而,兩年多過去了,民進黨根本無法跳脫既有窠臼,更談不上成功轉型,其所走的仍然是一條沒有陳水扁的“陳水扁路線”。本文擬以政黨轉型理論為分析依據,就民進黨轉型的困境、原因及前景等問題進行探討。
民進黨轉型的契機
政黨的轉型是政黨面對已經發生並仍在繼續的社會變化所造成的各種困難或失敗,主動或被動地作出的反應,是政黨在新環境中尋求繼續生存所進行的選擇。政黨輪替是現代政黨政治的常見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說,2008年5月的“二次政黨輪替”,對於已經走入絕境的民進黨而言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這同時也給民進黨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反省”與“轉型”的時機。
在陳水扁執政的8年,民進黨在經濟建設、社會治理方面完全是外行,而在利用“一邊一國”、“廢統”、“正名”、“制憲”、“公投”、“去中國化”等“台獨”言行鞏固權力方面卻不遺餘力,其結果是經濟停滯不前、族群關係惡化、兩岸關係緊張、貪污腐敗盛行、社會道德淪喪,政績乏善可陳,失望與不滿的民眾最終用選票唾棄了民進黨。蔡英文接任黨魁之時,正是民進黨處於思想混亂、人心渙散、士氣低迷之際,民進黨急需改革與轉型,急需新的方向與路線。台灣知名政評家江春男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經過陳水扁的8年實驗,民進黨如不調整政策、體制和方向,則必被主流社會邊緣化。蔡英文也曾承認,當前的民進黨思想、靈魂、運作體系必須改造,否則即使2012年重新執政,仍會重蹈過去執政的悲劇與失敗。
轉型意味著革故鼎新,革故鼎新必須從檢討與反省過去出發,才能找到著力點;轉型意味著重新選擇,重新選擇必須以時代與社會變遷為依據,才能找到正確的目標與方向。從社會變遷與時代脈動來看,台灣已逐漸步入公民社會,民粹激情開始消退,主流民意是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人心思治、人心思安。台灣社會因“省藉”、“藍綠”、“統獨”對立而引發的激情開始逐漸減弱,社會倫理規範系統和價值系統開始向正常的狀態回歸;體制外的、非理性的抗爭將越來越不能被民眾接受,體制內的理性競爭已經成為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從外部環境來看,冷戰硝煙早已淡去,和平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兩岸關係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兩岸聯繫、溝通、交流、合作越來越緊密,兩岸對立與對抗已經不合時宜、不得人心。
事實上,下野兩年多來,民進黨內對陳水扁執政8年的檢討與反省也始終沒有停止。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指出:“對民進黨來講,今天最嚴重的危機是把台獨基本教義當作超過一切的最高價值”;有民進黨“理論大師”之稱的林濁水發表專著《歷史劇場--痛苦執政八年》對陳水扁執政進行了全面檢討,他表示:“從選舉結果可以看出,民進黨的激進台獨路線已經遭到揚棄”;前民進黨籍“立委”李文忠稱:“台灣的民主是在二千三百萬人中實現,但民進黨卻一直在操縱族群對抗”。儘管對陳水扁路線的各種檢討與反省眾說紛紜,角度與切入點不盡相同,但相對集中的問題則明確指向“貪腐無能”、“意識形態掛帥”、“操縱族群對抗”、“急進台獨”、“惡化兩岸關係”等方面。這些問題既是民進黨2008年敗選下台的重要原因,也正是民進黨急需改變與轉型的主要內容。
2008年民進黨敗選下台,黨內對陳水扁執政8年的深刻反省與檢討,加之島內外各種形勢的發展變化,事實上為民進黨迎來了改革與轉型的契機,也為民進黨永續與良性發展開啟了機會之窗。
民進黨轉型的困境及原因
所謂政黨轉型,具體而言是指一個政黨的意識形態、政黨財政、政黨組織內部分化、政黨與國家和社會的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等(這也是政黨組織模式演變的分析依據),也可以表現為一個政黨的組織綱領、戰略或策略、政黨組織等方面的重大變化,其中政治理念的轉型是政黨轉型的關鍵環節。
蔡英文上任之初,當時民進黨青壯派成員稱:“她有民進黨現在最欠缺的特質,就是乾淨、清廉、超派系”;許信良更是明確表示:蔡英文社會形象清新、很理性,個人沒有太多民進黨的包袱,適合帶民進黨轉型。蔡英文也反復強調:民進黨“未來不走深綠路線”,要“建立新的中國論述”,要轉型成為“有執政經驗的在野黨”,成為一個有效率的政黨,與執政黨理性競爭、政策攻防、甚至是合作;“不要當為反對而反對的刺”。但事實上,兩年多來,人們所期待的、也是蔡英文自我期許的政黨轉型不但未見成效,民進黨所走的只不過是一條“沒有陳水扁的陳水扁路線”。依政黨轉型一般指標觀察,兩年多來,民進黨在意識形態、策略路線、政黨體制等方面,均無根本性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