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日社論說,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司徒文日前以“美國不是大哥哥”回應兩岸開啟政治對話的提問,認為此事應由“台灣人民決定”;至論兩岸若能持續交往則表述為:美國與“台灣政府”普遍認為,這才是兩岸和平與穩定的最大保證。
一般讀者可能不會注意到司徒文用辭相當講究,“台灣政府”和“台灣人民”原來大不同,所能處理的議題更是大不同。如果台灣還停留在前民主時代,或是台灣的民主不過是形式上的民主,那麼人民政府之間必然相隔甚至會鬧革命。台灣民主素質究竟如何,未見司徒文有何正式的表述,但相信非司徒文此時的角色所宜為。
社論說,推敲司徒文的談話,或可整理為“兩岸政治對話必要通過台灣人民而非政府。”或許這係來自司徒文對台灣民主的印象,在處理重大議題時,台灣人民應當直接當家作主。就正面表述言,這是尊重台灣人民的參與權,若改從批判角度言,這是司徒文對台灣代議政治及體制的間接否定,非僅代表性不足,且授信不足。
司徒文當然不會對台灣政治說三道四,但還是繞了彎說:“台灣的民調顯示,仍有不少人對兩岸開展關係缺乏信心,當前與未來任何政府,都必須考量民意,相信這也是馬政府正在做的。”
我們固不必認為這是司徒文假民主語言而行指導之實,況且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有誰敢於拒絕民意。唯司徒文的表述至少可以有兩解:一是台灣民意對兩岸發展關係缺乏信心,所以要謹慎,必要有多數民意支持始有可為;另一解是點明馬政府,不要違背民意,兩岸政治對話的時機還沒有出現。如果要有第三解,那就是美國政府根本不支持兩岸政治對話。
社論說,再者,“台灣人民同意”這一語詞若要具有可操作性,那就是交付公民投票。或許司徒文口中的政府和人民只是門面語而非實質語,完全無意在兩者之間有所區隔;但司徒文若係來自歐盟國家猶有可說,重大政治議題確有交付公投者,至於美國,既未見舉國公投的前例,也未見美國政府有意採用公投。或說司徒文很熟悉台灣政治,相當支持陳水扁的公投操作,且認為可行,可以一試再試,更何況是兩岸政治對話。
美國在台協會駐台北辦事處處長在台灣的地位和作用,就台北的觀點言,這就是美國駐台“地下大使”,沒有名分,實質作用則一點不少,且正因為沒有名分,所以還不受拘束些。台北社交圈也經常以“大使”名之,以示尊重。司徒文受訪指出兩岸政治對話應由台灣人民決定。這一席話既公開為之,當然有很大的分量,馬政府不能說沒有注意到。更何況“美國不是大哥哥”既已出口,台灣當局不是應該更慎重。
“美國不是大哥哥”其實很有玄機。奧巴馬就職演講曾提美國“絕對不當老二”,那時候又對台灣如此客氣過。其實兩岸過去都有大哥,明虧、暗虧都吃了不少。今天大哥自稱不是大哥,或許是出於客氣,但言下之意更多的是提醒,不要忘了大哥還在。
社論說,面對台灣,“美國不是大哥哥”的提法,聽起來畢竟還很新鮮,兩岸媒體都有文章表示肯定或有限度地接受;但就時移勢易論,既有中國的崛起,也有美國的“脫恐入亞”,兩相激盪,如何看待兩岸關係和中美、台美之間的互動,恐怕好戲還在後頭。檯前檯後屆時都少不了“大哥哥”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