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3日電/亞運會是全亞洲體育健兒每4年一次的盛會,整個亞洲體壇的格局也隨著這4年一次的盛會而逐漸定型。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亞運會一路走到現在的廣州,亞洲體壇逐漸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而亞洲選手在奧運舞台上的表現也愈發出色。亞運會為整個亞洲都提供了一次難得的練兵機會。
■中國老大無人可撼
“中國穩居老大,韓國和日本火併老二”的格局,在20年前的北京亞運會結束後,就再也沒有改變過,按照中日韓三國目前的實力對比,這種格局在短期內也很難改變。中國代表團憑藉自身“舉國體制”的優勢,在亞運賽場上採取面面俱到的作戰方式,“突出優勢、廣種多收”的戰略,更是讓韓國和日本在亞運賽場上無法追趕。於是,在中國代表團在北京亞運會上歷史性地奪得183枚金牌後,韓國和日本在之後的每屆亞運會上,都將爭奪第二作為了主要目標。
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前,日本在很長一段時間佔據了亞洲體壇霸主的地位,不過從1986年亞運會後,隨著中國和韓國的相繼崛起,日本就已經很難重振自己亞洲霸主的雄風。不過,隨著日本體育在近年來的不斷復甦,他們同韓國在最近幾屆亞運會中的“第二爭奪戰”,同樣不乏精彩的場面。最近幾屆亞運會上,韓國都戰勝了日本,但可以說兩者間的差距並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