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4日電/朱立倫今天推出投藍計劃,蔡英文周日要萬人造勢。選舉進入最後倒數,藍綠陣營能否催出選票,左右勝負,尤其國民黨在近年來的幾次補選與縣市長選舉的票衰退,投票率低,顯示支持者熱情降溫,更顯危機。選民要不要出門投票?為什麼要投票?不投票是逃開政治,或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參與政治?值得選民細細思索。
聯合晚報特稿指出,這次三合一選戰,以選五都市長最受矚目。選市長和選議員不同,議員是複數席次,對政治失望的選民不投票,影響不見得明顯。但市長選戰是單一席次,選市長理應是選擇一個城市的未來,五都局勢影響“中央”施政,進而牽動2012年大選政局,選民如果在五都市長選戰不投票,實際是形同投票給自己最不欣賞的候選人與政黨。
此次選戰與其說是對五都市長的個人做出選擇,更像是對藍綠意識形態、政策走向做選擇。民進黨日前喊出以五都選舉作為對馬英九的不信任投票,這種訴求即隱含對當前馬政府兩岸、經濟政策的否定,就像美國期中選舉的結果,勢必導致奧巴馬政府未來施政路線的修正。
國民黨必須說服他的選民,投票給藍營候選人,就是支持馬英九的施政路線。特別是對投票意願低落的中間選民,國民黨必須讓他們相信,只有出門投票,才不會讓台灣重回過去民進黨的兩岸對立、“鎖國”路線,否則一旦馬路線被扭轉,受到危害的還是中間選民的利益。
在投票率向來不高的美國,此次期中選舉主張激進的茶黨異軍突起,正凸顯當選民對政經情勢失望時,偏激主張的影響力可能透過選舉被放大,進而實際影響政治的運作。台灣選戰也向來以激進選民與具強烈政黨主張者投票率最高,美國茶黨的興起,對希望走中間路線中間選民無異是警惕,更顯示只有投票,才是稀釋極端主張對公共政策扭曲的唯一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