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經濟日報:美國得不償失 苦日子沒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5 10:11:19  


美國因是金融海嘯的禍首、量化寬鬆政策的主力,美元又是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受禍尤為慘重,美國經濟迄今不能復甦、房市欲振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其病根正在於此。
  中評社台北11月5日電/美國又占據媒體重要版面,成為全球焦點,但跟2008年9月一樣,都不值得歡欣鼓舞。上一次是美國華爾街的投資銀行過度操作金融槓桿聚財吸金的手法失利,掀起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這一次的性質不盡相同,但與金融海嘯仍脫不了干係。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幾乎在同一時刻,美國的人民與政府做了兩個重大的抉擇,都將對美國與全球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先是美國國會期中選舉結果揭曉,奧巴馬總統領導的民主黨慘遭68年來最大挫敗,主要是美國經濟未見明顯好轉,失業率進逼10%,而這正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遺禍。如果此禍不除,奧巴馬問鼎連任寶座的希望可能在今年底就會破滅。

  稍後不久,美國聯準會(Fed)在各國屏息注視下,決定採取所謂的二次量化寬鬆政策(QE2),購買6,000億美元的長期債券以釋放出巨量資金。這不但直接踵武兩年前空前豪放的貨幣寬鬆政策,其目的也在對治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資金市場低迷不振、房市欲振乏力的疲弱局面。

  對這兩大結果,各方解讀大異其趣。奧巴馬期中選舉失利、共和黨重掌眾議院,一般認為對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皆有裨益;主因民主黨向來偏左,對自由市場多所顧慮,尤其對富商巨賈側目而視,因而不僅在經濟困頓時刻力推可能加重雇主負擔的健保政策,並對年底屆期、布什政府時期的減稅政策,也只想保留年所得25萬美元以下的家庭或20萬美元以下的個人減稅;同時,面對WTO自由貿易談判停滯、對中國貿易失衡,奧巴馬政府著重的是設法推升人民幣、努力保護美國的工作機會等。凡此種種,均難令美國及全球經濟自金融海嘯的泥淖中脫身,亦與推動經濟復甦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當比較尊重市場機制、傾向於減少人為干涉的共和黨主導眾議院,可發揮制衡乃至掣肘的力量,美國的投資與全球貿易運轉都有可能正向發展。

  至於在執政黨挫敗後仍執意從事二次量化寬鬆的聯準會,則為全球經濟再度投下一顆不定時炸彈。第一次量化寬鬆的主要目標是為慘遭海嘯重擊的歐美經濟補注流失的資金;但此舉有如抱薪救火,刻意壓低到趨近於零的利率,反令新增的資金流往相對高利率、匯率看漲、景氣也較繁榮的亞洲各國。於是,歐美先進國家苦於資金短缺、通貨緊縮陰影籠罩,亞洲各國則錢滿為患,房市、股市泡沫膨脹,竭力打壓仍無濟於事。

  兩年以來,這樣的情勢愈演愈烈,包括中國、印度、澳洲等國面對錢潮氾濫、通膨日烈,不得已一再升息,與歐美先進國家的利率差距擴大,結果引來更多資金自歐美向亞洲傾注。如此一榮一枯的失衡狀態一日不除,全球經濟即一日不能重回正軌。美國因是金融海嘯的禍首、量化寬鬆政策的主力,美元又是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受禍尤為慘重,美國經濟迄今不能復甦、房市欲振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其病根正在於此。

  面對如此困境,對治之道正是及時懸崖勒馬,將美國與亞洲各國的利差大力縮小,讓美元的信心逐漸恢復,使投資美國的價值由負轉正。然而,聯準會不此之圖,反而如債券天王葛洛斯所言,變本加厲地再推量化寬鬆政策,製造更多美元、降低美元的投資效益,讓外國人較不願持有美元;則美國經濟的困境更為惡化、資金向亞洲各國流注的速度進一步加快,恐怕是無可避免的後果。

  因此,奧巴馬政府期中選舉失利,可能為美國與全球經濟加分,而聯準會進一步量化寬鬆,則是更大的減分。兩者相抵,得不償失,苦日子還未到盡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