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9日電/法國《歐洲時報》11月8日載文《美國瘋狂印鈔 中國如何承受?》,摘要如下:
11月3日,美聯儲在政策會議上決定實施新一輪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到明年6月底之前,購買6000億美元長期國債。換而言之,美國將開動印鈔機,向市場投放貨幣以刺激經濟發展。這已是美聯儲第二次“豪賭”救市,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為刺激經濟已實施了約1.7萬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舉措。
就在10多天前的二十國集團(G20)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上,在各國貨幣競相貶值的火藥味中,來自世界最大經濟體的財經首腦們還承諾將避免為提高本幣競爭力而進行競爭性貶值、不打貨幣戰爭的共識。美聯儲的這一動作讓國際輿論還是炸開了鍋,“6000億美元淹沒全球”“全球捲入‘通脹圈’”等言論不絕於耳。
外界擔憂的理由不難理解,美元作為事實上的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美國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正驅使大量“熱錢”流向其他國家尤其是經濟增長強勢的中國等亞洲新興市場,催生新的資產泡沫,並可能引發新的動蕩……各國為了自保,競相貶值的貨幣戰爭看來不可避免——韓國、泰國等多個亞洲經濟體4日就對此提出警告,並醞釀採取大舉干預措施。對全球經濟來說,美國大肆印美元已成為全球經濟的不可承受之重,並在把全球經濟金融推向新的危機之路。
正如經濟學家分析的那樣,美國一個很簡單的邏輯便是轉嫁危機成本,“量化寬鬆”的美元濫發造成其他國家的貨幣“被升值”,對其他國家的“殺傷力”可謂不輕。而中國面臨的形勢則更為嚴峻。 |